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过年的“面子”与“里子”

字体:
—2025—
02/03
12:09:41
2025-02-03 12:09:41 来源:浙江宣传

  在中国社会,“面子”无孔不入,也成了过年绕不开的话题。有人调侃,过年如同“过关”,在阖家团圆、亲朋相聚的日子,穿什么衣、开什么车、送什么礼,这些“面子”功夫不得不做。

  有人既想要“挣面子”也怕“丢面子”,为此萌生了“春节焦虑症”。网络平台上还有短视频博主创作相关视频,演绎少数人过年摆阔的情节,令人啼笑皆非。今天,我们来聊聊过年的“面子”和“里子”这些事。

图片

图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一

  在传统观念里,“面子”代表一个人的体面,与社会交往、价值观息息相关。

  作家林语堂说,“面子”是“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的一点”,是“空洞的东西”,也是“中国人所赖以生活者”。鲁迅先生也在杂文《说“面子”》中谈到:“谁都要‘面子’,当然也可以说是好事情,但‘面子’这东西,却实在有些怪。”

  不得不说,一直以来,“面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民国年间,一些富裕人家喜欢买些高档补品,穿着长衫戴着礼帽,乘个黄包车去拜年,可谓腔调十足。

  时至今日,我们谈的“面子”,也具有复杂多样的讲究。尤其每逢春节,置办年货、孝敬父母、亲朋小聚等,都不免会夹杂着人情往来中的“面子”。比如,“正月初一穿新衣,大吉大利”“正月里来拜大年,礼品袋袋沉甸甸”,很多人十分讲究过年的“行头”,穿搭出行主打一个精致、体面,走亲访友,也要有点“派头”。

  不仅有看得见的“面子”,闲谈聊天中也夹杂着隐形的“面子”。“现在做什么工作?收入高吗?”“准备买房吗?买还是得买学区房吧。”“有对象了吗?带回来让我们见见呀!”许久不见的亲朋好友坐到一起开“茶话会”,“面子”也伺机而入,甚至有时候,这样的聚会俨然一个个炫耀摆阔的“秀场”。为此,不少网友直言,为了这虚无缥缈的“面子”,过个年简直压力山大。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二

  有人曾说:“过年,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压力季、攀比季和最大花销季。”人人都要“挣面子”,背后是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这其中又折射出什么样的社会心理?

  比如,对获认可的期待。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面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群体对个体的一种认可和接纳。其实,有些时候“要面子”也是情有可原。比如游子在外打拼,尝过了生活的甜酸苦辣,可每每春节来临,踏上归乡之途,总希望能以事业有成的姿态出现在家人面前。名牌上身,豪华车里装满了礼品,是在暗示自己,也在告诉家人:“我在外面过得很好。”然而,如果过度追求“面子”,为了“撑场面”而“死要面子”,宁愿用大额开销甚至贷款维持表面上的体面,则没有必要,得不偿失。

  比如,社会比较的驱动。过年时,亲朋之间互相宴请、互赠礼品,既有春节的仪式感,也是表达彼此关爱的人情味。但为了一时的“面子”,有时候,过年不再只是团聚,而成了一轮又一轮藏着人情世故的比较。

  在有的地方或家族,红包要包大的,送礼要送贵的,请客规格得是高的,礼尚往来不断升级。为了不“欠人情”,人们不得不花精力和金钱在各种“送人情”上。这样一来,过年可能就不再是轻松愉悦的节日,反而成为令人疲惫的负担,人情味也会变成沉重的“人情债”。

  比如,维护群体的形象。有人说,“面子”可以得到、丢掉,可以争取,也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别人。在许多人的社交逻辑中,“给面子”无疑是一种礼貌。过年的“面子”,往往更多会落在家庭、家族或乡村共同体上。在家族聚会上,年轻人的学习成绩、工资收入、婚恋情况,不得已变成了长辈的“面子”。长辈操办各种年礼的排场,不得已要维护整个家庭的“面子”。为了顾全家族“面子”,一些人也不得不显得很大方。如,当提议举办大型家族活动时,即使财力捉襟见肘,也只好跟着出资出力,以免被轻视。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三

  过年本该是家人团聚、身心放松的时刻,而不该成为被横加比较、被审视的时刻,也不该为了维护所谓的“面子”而强行“打肿脸充胖子”。一片乡音俚语和言笑晏晏间,与其焦虑“面子”,不如好好探寻一番“里子”。攀比的“面子”,终须回归包容、温情的“里子”。

  给“面子”减减负。过年的真正意义在于家人团圆、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不妨为年俗设置一个“量力而行”的尺度,褪去攀比逞强的味道,回归情感表达的本质。压岁钱满载长辈的衷心祝愿,年货是对自己一年过尽的犒劳,年礼则是走亲访友间的礼尚往来……这些其实都无关价格高低、“派头”大小。

  比如,有媒体报道,广西某地倡议在春节期间发不超过20元的小额压岁钱,让压岁钱回归年俗祝福本真;还有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倡导“对父母和长辈的关心分散在每个点滴日常”。返璞归真,更能守护血脉里的“过年情结”。

  给社交“松松绑”。过年是社交密集期,既有亲戚小聚,也有同学重逢,平日里各奔东西的人们能相聚实属难得。但如果日日周转于各式各样的饭局,挤掉了本不充裕的假期不说,还可能落得一身疲惫。过年不该为“面子”所累,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情感连结。

  不如试着从一些应酬中抽身,和亲近之人围坐闲谈、慢煮岁月。比如,过年时,钱钟书便会婉拒众人的登门拜访,和杨绛窝在家中一同看感兴趣的书、探讨有共鸣的话题。林语堂笔下的幸福,是睡在自家床上、吃父母做的菜、听爱人讲情话、跟孩子做游戏。其实,无穷无尽的推杯换盏,并不及一次好友、家人间的小酌几杯更有温度。

  给自己“充充电”。“老家的充电器一拔,再见又是新的一年了”,春节假期何尝不是重整行装、重新出发的“充电站”。有人晒读书笔记、打卡健身房,也有的带全家旅游过年,家人在哪,哪里就是“快乐老家”。归家停泊之时,也是厚积薄发之际。积蓄的这些能量才是真正的“里子”,让人能在纷扰中维持生活的秩序感,从而把过年的“里子”锻得实实的。

  可以说,唯有“里子”够厚实,年味才能更足、人情方能更暖。正如电影《一代宗师》里的一句台词:“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而只有里子,才能赢得真正的面子。”

  这几天,你是否正在为“面子”而发愁?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