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嗑CP”的正确姿势

字体:
—2025—
02/23
19:11:07
2025-02-23 19:11:07 来源:浙江宣传

  从影视剧中的“官配”到粉丝“拉郎配”,从现实明星到虚拟偶像,“嗑CP”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娱乐的一部分,人们乐此不疲地想象、讨论和创作,成为独特的社会现象。社交媒体上,“我嗑的CP天下第一甜”“嗑过最惨的CP”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一些网友甚至表示“万物皆可组CP”。

  我们一起来探索“嗑学”世界:“嗑CP”为何会让人那么起劲?“嗑CP”的正确姿势应该是什么样的?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一

  CP,就是英文单词Couple的缩写,指的是人物或角色的配对关系。“嗑CP”则是为虚构角色配对或把现实中的人“捏合”在一起的行为,人们热衷于关注、幻想他们的关系,从中寻找情感共鸣。

  在小说、动画、影视剧等作品中,角色CP和他们之间的情感故事,常常让人欲罢不能。比如电视剧《父母爱情》中,江德福和安杰这对官配CP在磕磕绊绊中相守一生,他们的爱情在柴米油盐中慢慢升华,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心中的“纯爱白月光”。在B站、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与两人相关的剪辑视频播放量常常超过百万。

  同时,因角色延伸至真人的“嗑CP”现象也屡见不鲜。当荧屏组合让很多观众上头,有的观众就会希望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能成为一对。当粉丝把对虚构角色的喜爱延伸到现实,更会像用“显微镜”一样,仔细观察CP之间的每一个细节,如一个眼神、一次互动,甚至是一句玩笑话,然后把这些细节放大成情感的“证据”,满足自己对美好感情的想象。

  原作中明确设定的CP往往备受关注,但粉丝也享受自行挖掘、创造新CP的过程,通过剪辑视频等方式,赋予角色新的可能性。比如随着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圣黛CP”一时风头无两,“林黛玉爱上孙悟空”的设定被网友热捧,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在短视频里谈起了恋爱;近期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映,哪吒与敖丙组成的“藕饼CP”也是颇有人气,粉丝按照自己的想象与意愿重构人物关系,为角色增添了新的情感纽带。

  实际上,“嗑CP”并非现代专属,古人亦有之。民间传说与戏曲中的CP更是数不胜数,像白素贞与许仙的CP组合历经千百年,依旧让人津津乐道、广为流传。

  有人说,“嗑CP”不在于是不是真的有这对CP,而在于你想不想让他们组CP。可以说,当拥有丰富想象力的粉丝与海量的网络资源相结合,各类CP层出不穷,人们在此卸下现实中的压力、追寻理想中的情感。

图片

有网友嗑上了“藕饼CP”和“圣黛CP”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二

  在日常习惯中,“嗑”往往是一种兴味十足的状态,比如“嗑瓜子”时人们往往或聊天侃大山,或看戏看热闹。而在当前网络环境中流行的“嗑CP”,早已不是看戏“嗑瓜子”一般的看客姿态,不少人不嗑则已,一旦嗑起来,嬉笑怒骂皆被CP所左右,心绪起伏总因CP而牵动。那么,“嗑CP”为何让人如此上头?

  寻找情感需求。在现实中,真挚的感情有时候可遇不可求,而且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于是一些人转而通过关注虚拟的关系来寻求慰藉。有的网友觉得,通过“嗑CP”可以体验到一种“安全”的情感满足,既不用承担真实恋爱中的风险和压力,又能享受情感起伏带来的愉悦,堪称当代人的“解压神器”。对此,网上也有人说,“‘嗑CP’时大脑会以为自己在谈恋爱”。

  满足社交需要。在社交平台上,人们很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并围绕共同爱好建立起“趣缘社群”。“嗑CP”也是如此,“只要嗑同一对CP,咱们就是一家人”,在一些兴趣社区中,那些对特定CP情有独钟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社群。比如在豆瓣上,就有“我们都爱嗑CP”“冷CP极地考察团”等多个小组。

图片

  寻求创作乐趣。有的人觉得,“嗑CP”还能够给自己带来一种当编剧的掌控感。通过想象,把零碎的信息串起来,创造出一个新的故事,很有成就感。当然,这种现象并非全然积极,“嗑CP”自带的排他属性,也让一些偏执的情绪开始滋长,一些“饭圈”乱象可能也就此弥漫开来。

  除了个体层面以外,一些商业平台也是CP文化背后的重要推手。部分资方“拿捏”住了粉丝心理,刻意制造互动,精心设计甜蜜桥段,将情感包装成可供消费的商品。他们通过剪辑视频等二创方式,使得大热CP收获泼天流量,利用情绪价值使剧集产生长尾效应。

  三

  作为网络时代特有的一种文化娱乐现象,“嗑CP”已然成为无数人的“多巴胺加油站”、低成本的“精神港湾”。那么,应当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嗑CP”,到底应该怎么嗑?

  尊重是基本也是必要前提。“嗑CP”需要建立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这种尊重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对“嗑学家”的包容和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与口味偏好,就像有人喜欢阅读、有人喜欢吃辣,“嗑CP”也是一种合理的娱乐偏好,不应该被横加指责。

  另一方面,“嗑学家”应该尊重作品的创作意图,尊重角色的设定,更要尊重艺人的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保持理性和适度。比如每当“恋综CP”“娱乐圈CP”分手,都有不少人为此遗憾不已,社交平台上一片“意难平”,有的粉丝会因为自己所嗑的CP在现实中没有互动而感到不满,更有甚者则进行激烈的“脱粉回踩”,进而开展攻击或谩骂,这种不理性行为势必会带来负面影响。

  把握二创尺度和伦理。每个角色都有其形象设定和精神内核,虽然二次创作有一定的自由度,但也不能过度扭曲和偏离,否则会让观者感到不适,甚至影响对原作的理解。对于二创者而言,除了追求创作的趣味性,更要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要用健康、积极的内容传递正能量,让二创作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光彩,避免因恶意篡改剪辑而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尊重原作才能让创作环境更加健康,也才能让更多优秀的二创作品不断涌现。

  分清想象与现实的边界。CP文化的流行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也带来了许多乐趣,但同时隐藏着一些问题。对个人而言,不能过度沉迷于这种虚拟的情感世界。所嗑的CP再美好,都是“身外之物”,无法替代现实生活中那些真实可触的情感。“嗑CP”只是生活的“调味剂”,小嗑怡情,过嗑伤身,切莫太入戏。

  无论嗑多少CP,最终我们都要回归现实,直面自己的生活,用心珍视与家人的关系,真诚对待身边的朋友,勇敢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在真实情感的滋养下,获得成长与幸福。走出为CP鼓掌喝彩的观众席,我们每个人都是现实生活的主角。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