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解码“含韩量”

字体:
—2025—
02/25
09:27:01
2025-02-25 09:27:01 来源:浙江宣传

  最近几个周末,漫步杭州西湖边、湖滨商圈或龙井村,你可能随时会遇到说着韩语、对四周事物感到好奇的韩国“欧巴”“欧尼”。不必讶异,继上海之后,“周末下班飞中国”的风刮到了杭州,杭州成为韩国人旅游新的热门打卡点。

  数据显示,去年11月至12月,杭州累计接待韩国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70.54%。这一趋势开年以来持续上扬,浙江一旅行社负责人预计,今年3月后游客数量还会继续增长。

  杭州周末“含韩量”的提升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又该如何把这波韩国游客潮变成带动世界流向“浙”里的“热流”呢?

图片

游客打卡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 图源:“杭州综合频道”微信公众号

  一

  如果说张家界是凭借“一生一定要带父母去一次”的“热梗”风靡韩国,上海依靠“摩登时尚”的都市风吸引韩国人,那么,杭州的吸引力又是什么呢?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近年来,随着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良渚论坛等一系列国际性盛会盛事的举办,杭州向世界展示了开放的姿态和蓬勃的活力。杭州的国际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其名字愈发为更多国际友人所熟知。今年春节以来,杭州又凭借科技创新成为“网红”,吸引着全球目光。可以说,作为老牌的旅游城市之一,再叠加上一系列利好因素,杭州对外国友人的吸引力一直存在。

  如果再具体到文旅行业,笔者认为,至少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免签政策吹起了周末旅游风。去年11月,我国宣布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韩国等9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在新政策的助力下,签证费的直接减免、机票的折扣优惠,大大释放了韩国人来杭旅游的热情。

  而从地理位置上看,浙江与韩国隔海相望。只需一两个小时,便能从韩国首尔或济州岛直飞杭州,这种地理的邻近性和交通的便捷性,让许多韩国人把杭州视为“周五下班就出发”的新选择。

  另一方面,“自来水”宣传形成“口碑效应”。不少韩语地接坦言,初到杭州的韩国游客大多是因为互联网上的“种草”而来。一些曾来杭州旅游的游客回到韩国后,自发成为杭州的“非正式宣传大使”。他们不仅自己“二刷”“三刷”杭州,还在社交平台上不遗余力地讲述着在杭州的所见所闻,将对杭州的喜爱化作了一行行生动的文字、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在韩国搜索平台Naver上,就有许多关于杭州的指引帖和热门打卡路线。这些“自来水”式的宣传,增强了杭州在韩国旅游市场的存在感。

  二

  其实,这波“想来杭州的风”并非说来就来,两地情缘自古有之。

  杭州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就是一幅动人画卷,吸引着众多韩国人前来探寻,自古以来就在韩国人心中“种下了草”。西湖三台山边上的慧因高丽寺,因11世纪高丽王子义天不畏艰难险阻、远涉重洋来杭州求法而声名大振。除了西湖周边,杭州还有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涓涓流淌的京杭大运河,等等,每一处都散发着迷人韵味,怎能不令人心动?

  彼此相连的文化背景,也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从唐朝开始,杭州便与当时朝鲜半岛的新罗结下了不解之缘。南宋定都杭州后,两地贸易往来愈发频繁,文化交融日益加深。在文化认同感上,两地就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宋词中常蕴含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如忠孝节义、仁爱礼智等,这些观念在韩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韩国文人在创作时常常借鉴宋词的风格和技巧。

  杭州至今仍留存不少与韩国文化交流相关的历史遗迹、纪念馆,见证着两国之间的情谊。比如,位于杭州上城区长生路55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韩人民并肩作战的历史场景。这里正是近段时间韩国游客来杭的必打卡地。

图片

韩国游客前来杭州游玩 图源:“中新浙里”微信公众号

  三

  以这波韩国游客潮为起点,我们又将如何带动世界与浙江的联通呢?笔者认为,做大“来浙游”的朋友圈,关键要打好三张牌。

  打响文化牌。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浙江文化资源丰富,众多文化资源与世界连接也颇为紧密。比如,天台山作为日本“天台宗”的祖庭,每年吸引大量日本游客到天台;香奈儿的西湖漆画屏风,让欧美国家再次理解了中国的水墨意境;曾经在台州一带隐居的寒山子,是鲍勃·迪伦等一代嬉皮士心中的“精神导师”。

  继续深入挖掘散落于各处的文化资源,并将其串珠成链,打造成地方特色鲜明、文化价值突出的文旅产品,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文化旅游体验,这也是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增强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

  打出个性牌。如果说文化共鸣是吸引海外游客的第一步,个性则是让他们爱上这里的关键因素。这些年,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坐拥流量和人气的城市,无不是个性十足的:比如,游客可以在重庆走进魔幻的8D山城,在陕西感受穿越数千年的文化,在广州体验独到的岭南文化、享受惬意美食……

  浙江除了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文化底蕴外,还具有敢闯敢拼的创新精神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这些都可以成为独一无二的标签。这种独特性,足以让浙江在海外游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此基础上,浙江如果能因地制宜推出更多富有个性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将有助于增强在海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擦亮服务牌。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旅游服务的质量与城市形象、国家声誉息息相关。对于浙江来说,这不仅仅局限于旅游景点的硬件设施和接待能力,更包括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专业素养以及为游客提供的个性化、贴心化服务。

  不久前,一位能够用英文和化用《飞鸟集》中的经典诗词来介绍西湖的导游出了圈。这样的服务,为浙江的旅游形象加了分。通过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水平,浙江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

  文化的共鸣,能让一个地方与另一个地方的人感觉到情感的连接。这种连接的奇妙之处,在于内心,在于对文化的好奇与认知,以及在文化的相融相通上。我们乐见“想来杭州的风”吹得更远、更劲,让多元文明在此相遇相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