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当心变质了的“为你好”

字体:
—2025—
04/29
09:15:08
2025-04-29 09:15:08 来源:浙江宣传

  “我经历的多,听我的没错,是为你好”“让你这样要你那样,还不都是为你好”……听到类似这样的话,你会有抵触情绪吗?

  乍一听,“为你好”的话里话外充满着善意,但实际上,这句话有时候听起来怪怪的。有网友说,从小时候父母的口中,到长大后亲朋好友的劝告,再到工作后领导同事的叮嘱,“为你好”这三个字如影随形,但自己真正感受到的,却并不一定那么美好。

  听得多了,越来越多人发现,如今一些“为你好”的说辞,有时候潜台词其实是“你得听我的”,甚至还会夹杂说话者的私心,或是道德层面的束缚和绑架,令人感觉不适。

  不禁要问:“为你好”因何变质?什么才是真的“为你好”?

  一

  一般而言,当有人说“我是为你好”,初衷可能是想用自己的阅历和经验,提醒我们少走弯路。对于那些出自真心、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为你好”,我们自然应当心怀感激,因为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关爱。

  然而,并非所有的“为你好”都如此纯粹。或是因为缺乏边界感,或是由于漠视他人意愿,或是本就打着一些“小算盘”,使这句话令人听完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比如,家人之间如果太过强势,“为你好”就容易变为“血缘控制”。这在亲子关系中比较常见。对于下一代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的家长习惯在一句句“为你好”中,把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强加在孩子身上,不顾孩子的意愿和爱好,难免会让孩子心生抵触。而当孩子不堪重负、情绪崩溃、家庭矛盾升级时,却不是简单一句“为你好”就能解决的。其实鲁迅早就说过:“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而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的人口口声声说“为你好”,实际上却是打着“为你好”旗号,对你进行指手画脚。对方可能根本不在意你的真实处境和想法,而是直接开启“上帝视角”评判是非对错,对你的人生“指指点点”,大有一种“全天下只有我是正确的”之势。

  当人们察觉到有些“为你好”另有所图时,便也开始灵活应对、不被套路。比如,因某些事情引发不愉快时,许多人学会保持清醒,拒绝被“为你好”的空洞劝解左右,拒绝被架在道德的高台上被迫大度,而是选择坚定自己的情感和立场,不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和期望。

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二

  眼下,网络空间中出现“善意抵触”现象,其实是大家对“为你好”被异化为道德枷锁的理性审视与警觉。剥开“为你好”的糖衣外壳,我们需要懂得分辨“为你好”的言外之意。

  比如嘴上说着“为你好”,心里想的却是“我比你好”。有时别人给出建议,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虽然说出来的话听上去是“为你好”,但其实是在炫耀自己的优越感,彰显自己的高明。“你那样肯定不行”“你看我是怎么怎么”……薄彼厚己的话不仅无法带给人真正的帮助,反而会让听者感到被轻视和冒犯。

  又如打着“为你好”的幌子,企图干涉甚至操控他人。长辈对晚辈、领导对下属谆谆教诲,能让年轻人规避一些曲折,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但也有一些听似苦口婆心的劝导,其实是在试图PUA别人。就像把人引到极端的吃苦主义上,未必能够促进年轻人全面发展,还可能会让他们陷入过度的疲累,消磨掉锐气。

  还有些“为你好”实际是以偏概全的暗刃,企图削去他人的多样性。社交媒体上常见这样的吐槽,一些人过于迷信自己的经验,认为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适用,全然不顾他人迥异的人生轨迹、不同的价值取向,妄图以一己之见框定他人的命运走向。于是以“过来人”的身份自居,借着“为你好”的名义,剥夺他人的话语权、选择权,强推自己的意愿和计划。这种做法是对个体差异性和自主性的忽视,难免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排斥。

  《原来,懂比爱更重要》一书有言:“当善意成为强迫和控制的时候,就会出现恶意的结果。”笔者看来,用这句话解释“为你好”因何变质,可谓一语中的。

  三

  面对那些别有用心的“为你好”,我们应学会“精神自卫”,勇于撕破伪善的假面,让“为你好”回归本真、善意和纯粹。具体怎么做?答案其实在网友的一些呼声中。

  真想为我好,请先换位思考。网上曾有这样一个比方,“我想要的是一根香蕉,你却给我一车苹果,还要说我不领情,不知好歹”,用来形容不匹配需求的“为你好”有多离谱荒谬。确实,当“以爱为名”的“关心”文不对题时,很容易演化为一种情感负担。有时主观和片面的好意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成为“包装精致”的越俎代庖,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压力。

  真正的“为你好”应以平等对话为基石,在共情理解中构筑信任纽带,而非以单方意志为标尺,将关怀异化为规训与操纵。就像网友说的,“真正的‘为你好’从来不是自以为是的好意,而是换位思考后的如他所愿”。

  允许试错,是比“为你好”更有意义的成全。老一辈总爱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有时候我们害怕的,其实不是犯错,而是连犯错的机会都被“为你好”剥夺。人生难免磕磕绊绊,那些“为你好”的过度保护,虽然挡住了风雨,但也可能让我们失去成长的空间。

  真正的“为你好”不是替我们避开所有弯路,而是让我们自己去经历、去跌倒,再试着自己站起来。就像孩子学走路,如果父母永远扶着不放,孩子反而学不会独立行走。有些教训,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明白;有些成长,只能在试错中完成。

  听我倾诉、伴我左右,也是关怀与帮助。“为你好”的举动,并非只有提供建议、点拨方向这一类。《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有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陪他走上一程”。

  如当身边人遭遇挫折、感到迷茫时,给予耐心的陪伴,与他们共同面对那段艰难的时光,帮助重拾信心、积蓄力量,这何尝不是一种更有温度的“为你好”?真正的善意,从不必通过喧嚣的言辞和强势的姿态来彰显,只需要设身处地给予恰当的支持。

  少一些居高临下的“你应该”,多一些将心比心的“我懂你”,“为你好”自会温暖而有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