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党的女儿》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8年7月,李蓝丁作为优秀军医代表,在西柏坡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同志,他风趣地说:“国外有一个‘南丁’,你又叫‘蓝丁’,你是中国的‘南丁格尔’。”
李蓝丁,又名李兰丁,原名李一冰,她先后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率领医疗队救治了大量伤员。这位名字和南丁格尔有些相似的革命战士,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医护事业。
那么,她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传奇故事?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沿着她留下的足迹,一起寻找中国的“南丁格尔”。
李蓝丁 图源:“嘉兴史志”微信公众号
一
1923年10月,李蓝丁出生在海宁。如今的海宁盐官镇桃园村,立着她的塑像,村史馆、文化长廊也有许多关于她的介绍。
与南丁格尔一样,李蓝丁早早地放弃了优渥生活。她在入党时说:“我虽出身富裕家庭,但心向穷苦百姓……”在她的求学路上,家里的两位兄长对她格外关照。特别是二哥李天民,他的革命思想和人生选择深深影响了妹妹。
李天民告诉她:“共产党是帮助穷人的好人。”就是这样的点点滴滴,让李蓝丁心中闪烁起革命理想的星火。之后,在一批进步书籍的影响下,李蓝丁持续深化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特别是李天民赠给她的《随军西行见闻录》,陈云同志记录的红军生活生动感人,战士之间的氛围和崇高的理想深深吸引着她。
1941年,17岁的李蓝丁背着父母,和几位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离开上海私立同德高级助产学校,从上海外滩码头登船,突破重重关卡,一路来到了安徽农村的新四军驻地。
据李蓝丁的亲属回忆,1943年冬,李蓝丁在治疗、护理10多个重伤员时,发现日伪军正在附近挨家挨户搜查。李蓝丁镇静沉着地观察敌情,有重伤员让她换装躲避,她坚决拒绝:“活着,一起归队,死,死在一起!”
很难想象,一位刚出校园的年轻姑娘,居然能在艰苦的战争中如此英勇无畏。多年后,李蓝丁谈起这段经历:“部队里许多老同志中,他们有的是红军或抗战初期参加革命的,他们用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鼓舞了我。”
就如当初她选择助产学校,是为了用先进技术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后来,选择这条前途未知的泥泞之路,同样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追随远方的星光。
1950年上海首批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集合赴朝,右一为李蓝丁 图源:“海宁档案史志”微信公众号
二
1984年,李蓝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参加校庆时,谦虚地说自己只是“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做了一些平凡的事情”。从老报纸、旧画报、纪录片中寻找她的故事,笔者发现,自称平凡的李蓝丁,干的事情却是惊心动魄。
1943年的初春,淮宝地区郑家渡,李蓝丁为掩护药箱而选择从水路转移,船行到河心时,敌人的枪声愈加密集,随行的通讯员在胆怯之下,想让船靠岸先行逃走。李蓝丁一把夺过手榴弹,厉声道:“不准靠岸,还得帮摇船,不然就同药箱同归于尽!”
1945年的寒冬,她带着医疗队和50余名重伤员被困在敌人的包围圈内。那是一片芦苇荡,缺物资、无支援。长达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众人时常只能以芦苇根充饥,还得时刻警惕敌人搜索。那一次,部队以为伤员已牺牲,最终发现竟不差一人全员汇合。
1946年秋天,淮北一条被轰炸得千疮百孔的公路上,李蓝丁带着500多名伤病员北撤。途中,听说有敌情,她当即决定涉水过河。瘦小的她坚持和战友一起举担架,走到中流时,她头晕目眩,身子一歪,只觉胸腹剧痛。后来,李蓝丁才发现自己的肋骨断了。但令她欣慰的是,伤病员最终一个也没落下,全部转移到了目的地。
1947年的春夏之交,李蓝丁已是华东野战军伤员转运总站第四队队长。当时有战地记者拍下一张珍贵照片,照片里的李蓝丁正带头争分夺秒地转运伤员,仿佛能听到激烈的炮火声。这场战斗中,她带着100多名队员,共抢救和转收了4400多名伤员。
图源:“海宁发布”微信公众号
如此舍生忘死的工作精神,让战士们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南丁格尔”。对于赞誉,李蓝丁一直很谦虚,她曾说:“共产党教养了我忠于人民的事业,所以我才在任何时候,都能挺身前进,以此感到无比的快慰。”
三
有人说,“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们的体魄,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和品格”,李蓝丁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持续传承的宝贵品质。
信仰坚定,甘于奉献。当年,李蓝丁和同伴从上海来到安徽农村“干革命”时,农村落后的生活环境很快就劝退了其中二人。她们临走时还怂恿李蓝丁跟着一起走,但李蓝丁却十分坚持,她斩钉截铁地回绝道:“要革命就不怕苦,要革命就革命到底!”靠着钢铁般的决心与毅力,李蓝丁克服了革命生涯中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从曾经别人眼中“年龄小、个子小”的“双小同志”,一步一步成长为人人称赞的“白衣战士”。
救死扶伤,敬佑生命。在战场上,李蓝丁总是宁愿自己挨冻挨饿,也要让伤病员吃饱穿暖。行军转移的路途艰苦,部队上级体恤瘦弱有病的李蓝丁,专门留了一匹马给她骑。可她从没骑过,次次都让给伤病员和年龄更小的同志。到了和平年代,李蓝丁也总是抢着值晚班,不辞辛苦地做手术,只为让别的同志能得到充分合理的休息。老友问她:“你何必这么认真呢?”李蓝丁回答:“除非我死掉了,要不,半路碰上病人,我还要抢救!”
李蓝丁雕像 图源:“海宁发布”微信公众号
1949年9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人民日报》刊载了李蓝丁的事迹,文章结尾动情地写道:“我们的南丁格尔将把她的旗帜插在新中国建设的道路上,千千万万的南丁格尔都要伴同她一齐前进。”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白衣天使点亮的“奉献”之灯,为无数患者送去温暖、带去希望。我国自1983年首次参加第29届南丁格尔奖评选以来,涌现了近百位获得奖章的优秀护理工作者。在他们的身上,同样闪耀着无私的献身精神与无畏的勇者品格。在李蓝丁的家乡和工作过的医院,每年都有人循着她的足迹,瞻仰她的塑像,品悟她的精神,承续“蓝丁精神”。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向每一位奔走在救死扶伤一线的“南丁格尔”说一声:“辛苦了,谢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