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网络上兴起一个热词“原生职场”,说的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像原生家庭一样,会在一个人的内心留下长久烙印。这些烙印可能是宝贵经验,也可能是难以磨灭的阴影与创伤。有网友评论:“健康的原生职场治愈一生,糟糕的原生职场要用一生来治愈。”
最近是毕业季,也是就业季,许多年轻人正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启第一份工作。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原生职场”的影响真有这么大吗?年轻人应该如何理性看待第一份工作?
一
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告诉我们,最先形成的印象或经验往往会主导人们对事物的后续判断。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好比一张尚未着墨的画卷,第一份工作中习得的职场规则、处事方式、人际关系等便会先入为主,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他们对职业发展的认知,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有些人虽已走了很远的路,依然感念第一份工作带给自己的温暖与收获。比如,有的觉得自己遇到了好的领路人,“带我的上司亦师亦友,总是鼓励我,手把手教我,后来我也是这样带新人的”;有的庆幸自己结交了一群好队友,“我们相处融洽又配合默契,工作起来特别有劲,离职了还会跟前同事经常聚聚,有种回家的感觉”。
然而,也有网友表示,即便离职多年,曾受过的“原生职场创伤”仍令自己心有余悸。那些深藏在潜意识里的应激反应,似乎很难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淡化,以至于换了新的工作,却发现“你扔下的习惯,还顽强活在我身上”。
比如,有的陷入过畸形的加班文化,明明完成了工作也被要求待在工位,“准时下班让我感觉很羞愧,好像没日没夜呆在公司才是正常的”;有的经历过“宫斗式”职场,对任何风吹草动都非常敏感、谨小慎微,生怕自己说错话、站错队;有人遇到了“打压式”上司,不管付出多少努力、干出多少业绩,都得不到认可,陷入了对自我的否定;还有人遭遇过职场霸凌,总是感觉同事话中有话,“被坑怕了,不敢相信别人了”。
二
“原生职场”这一话题,为何能引发共鸣?
第一份工作之所以令人刻骨铭心,是因为此时年轻人刚刚走出校园、第一次与真实的社会短兵相接,本是怀揣着期待与憧憬进入职场,却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其实存在着不小差距。
有人刚刚走出校园,在心理上将上司和老板视作师长,期望通过努力获得认可与嘉奖,却发现职场相对复杂,并不像读书学习时只需埋头努力,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有人找到了一份家人引以为傲、旁人艳羡不已的工作,却发现这份工作与自己“性格不合”,在工作中找不到价值感,又舍不得放弃,逐渐从意气风发坠入自我怀疑。
一些“原生职场创伤”还来源于不良职场风气。所谓的“潜规则”,有时甚至被默认为年轻人社会化过程中的“职场必修课”。比如有的父母会教育孩子,对上司就是要“无条件服从,尽全力满足”,或许还会常常叮嘱“有人说你错了,你就得马上承认错误”。
但在许多年轻的职场人看来,虽也渴望被肯定,但他们更关注自我的职场体验与价值实现,拒绝服从不合理的职场规则、融入不友善的企业文化,这也是“Z世代”被称作“职场整顿者”的原因之一。
“原生职场”受热议,或许是上班族寻求一种情绪的出口,或许是过来人对过往天真稚嫩的自嘲,也或许是不少年轻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与迷茫,生怕自己在人生的第一步行差踏错,就再也没机会翻身。
三
其实,第一份工作固然重要,但“原生职场”不是无法更改的“出厂设置”,第一份工作无非是一段人生经历而已。那么,对年轻人来说,该如何理性看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呢?
合不合适只有自己最清楚。大学毕业生寻找第一份工作时可能会参考很多因素,包括家人偏好、前辈经验、外界看法等,大家往往各有各的说法,比如“这份工作太辛苦”“这个职业不体面”“你要是去了一定会后悔”。但俗话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找工作就像找对象,合不合适别人说了不算,只有自己试了才知道。
多听听过来人的建议自然没错,但更需静听内心回响——“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成就什么事业,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心之所向,或许才是择业的第一标准。同时,也应综合评估自己的能力,多找机会去感兴趣的公司实习,亲身体验真实的职场环境,有助于找到真正适配的工作。
别在不好的环境里追求自洽。当工作带给我们迷惘或者痛苦,如果一味归咎于环境,有可能忽略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果一味苛责自己,又容易陷入无谓的内耗。此时,需要评估这份工作的消耗与收获是否成正比,弄清楚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是职场环境本身不好,还是自我心态没有调试好?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上司的决策不是天然正确的,公司的规定也不代表权威,面对不合理的规则、不良的风气,没必要一味迎合、寻求自洽,也不必用别人的错误来否定自己。不妨多一点“钝感力”,让挫折化为成长的勋章,以“空杯心态”投入一段新的工作。
善待新人就是善待曾经的自己。有人曾经吃过“原生职场”的苦,就想让别人也吃吃这份苦,这显然会让职场环境陷入恶性循环。换位思考一下,自己也是从职场“萌新”成长起来的,少一点苛责,多一点耐心,毕竟善待他们就是善待曾经的自己。
同时,健康的职场环境也需要整个社会共同构建。年轻一代的入场正在为职场生态注入新活力、重塑新规则,用人单位也要转变观念,积极营造尊重个性、包容差异的“有氧”环境,吸引更多年轻人才。
我们每个人都想找到那个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若能“择一业,终一生”,固然是一种幸福,但现实有时事与愿违。当你离开不尽如人意的“原生职场”,要告诉自己,人生远远没有定局,离开了错的,才能与对的相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