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京剧大师谭鑫培在北京丰泰照相馆出演了中国第一部自主摄制的影片《定军山》。自此,光与影的故事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延展开来。
从露天电影时代的《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红色经典电影,到如今以《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为代表的多元题材影片,电影已然是生活的一部分。每当灯光熄灭,观众依次落座后,电影放映时的那束光,便成为我们探索世界的时空隧道。
站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今天我们一起穿越这个隧道,一同感受那束光的魅力。
一
当《英雄儿女》中志愿军战士王成嘶吼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时,你的心灵是否曾被猛烈碰撞冲击,暗暗发誓长大一定要当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当李连杰在《少林寺》饰演的觉远练功习武、腾空飞踢时,你是否也曾种下过武术的种子;当听到《霸王别姬》里“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的台词时,脑海是否会不自觉浮现程蝶衣“戏即人生”的形象……
一句戳人心扉的台词、一个有血有肉的电影人物、一段精心设计的情节,或者是蒙太奇、长镜头的电影技法,这些吉光片羽总会猝不及防地拉近我们与电影之间的距离,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我们与那束光的对话。
电影照亮了无数个平凡而孤寂的岁月,也成为连接私人情感与集体记忆的闪亮坐标。当我们回忆起某一部电影时,记起的不仅是影片本身,还有观影时的点点滴滴——周围的人、物品、场景,甚至那天的温度和心情。还记得,小时候搬着长凳、竹椅去晒谷场看露天电影,放映机“哒哒”的转动声与胶片特有的光影流转承载了很多人的童年期盼;那些年学校组织集体观看华语电影,年少的我们在西湖电影院、白鹿影城、人民电影院,跟着情节或哭或笑,唏嘘感慨……这样的瞬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著名导演杨德昌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这是因为在电影的起承转合间,我们得以窥见人生百态与大千世界。而在历经世事后,光影中那些被遮蔽的芳华,当时未曾读懂的只言片语,总会在未来某一刻顿悟。像《卧虎藏龙》中的暗流涌动,《我不是药神》中的现实挣扎,《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命运抗争,电影里的璀璨星辰成为我们观照世界的窗口,也成为我们内观自心的镜子。
一部真诚的电影,往往拥有穿透时光的力量,使不同年代的人在不同时期都能从中获得心灵的启迪。
二
走出自己的路,是中国电影始终如一的时代命题。有人用这样三组词汇来总结这一段路:
民族特色与世界风范。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电影的沃土,滋养着中国电影人的创作智慧。《定军山》留下了谭鑫培唱念做打行云流水的身影;《小城之春》用如诗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南方小城的发乎情止于礼的故事;许多第五代导演以独特的电影语言讲述中国故事,闪耀国际影坛……上百年来,中国经典电影始终在探究电影如何承载民族精神、表现民族心灵的问题,不断尝试在现代化进程中确立别样的东方美学体系。
迭代创新与拓宽疆界。中国电影始终在探索创新中前行,它汲取文学、戏剧、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的精华,形成了系统的富有张力的语言体系。同时,科技力量也在不断驱动中国电影升级迭代。每一次的技术变革——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再到3D,都深刻拓展了电影表达的疆界。从《歌女红牡丹》蜡盘录音的模糊初啼,到《英雄》宽银幕立体声的沉浸体验,再到《流浪地球》《封神》系列以成熟工业化体系打造的中式科幻与魔幻美学奇观,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之路越走越宽,推动着中国电影实现更多“零的突破”。
链接历史与观照当下。电影评论家钟惦棐认为,没有现实主义就没有中国电影。中国电影的精神内核与价值根基,始终深植于现实主义。直指社会黑暗的《神女》、聚焦知识分子困境的《人到中年》、展现人情与法律对峙的《秋菊打官司》、引发全民热议的《孤注一掷》,等等。不胜枚举的现实主义杰作,以其对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深刻描摹、自然细腻的影像表达,构建了一部鲜活的中国社会变迁史。更为可贵的是,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往往能引发对公共议题的热烈讨论和反思,将银幕力量转化为现实推力,切实推动社会进步。
三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勉励他们“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新时代的中国电影与电影人,肩负着书写下一个传奇的光荣使命。如何写好这份答卷?
电影是故事的“说书人”,而观众是“听书人”,只有认可了才能有喝彩。这份认可,恰恰是人们对精品电影的渴望,希望电影能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始终与普罗大众站在一起。这份期待,呼唤电影创作者深耕生活富矿,敏锐捕捉时代脉动,以直面现实的锐气开掘题材,用镜头深入呈现生活与生命的本质,打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近些年,一部又一部好电影屡创纪录,正是观众与好电影“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
电影的繁荣有赖于健康良好的产业生态。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正为电影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意灵感。先进科技在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环节的深度应用,为电影艺术插上新的“翅膀”,使其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施展拳脚。同时,电影产业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宽,与电视、金融、旅游、餐饮等行业的跨界融合,催生出“跟着电影品美食”“跟着电影去旅游”等新玩法。电影正从单一的银幕艺术延伸至多元的产业链条,释放出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如今,80后、90后新生代导演,将镜头聚焦年轻一代的情感世界和价值观念,用更年轻态、更具探索精神的表达,为中国电影注入新鲜血液。对中国电影行业而言,如何健全人才发现、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青春面孔崭露头角,也值得探索。相信新一代电影人,更敢于尝试耳目一新的电影语言,敢于表达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思考,为中国电影的未来筑基。
电影纪录片《一秒钟》里说:关于热爱,不是一秒钟,而是一辈子。这份对电影的热爱与赤诚,是无数电影人的使命与担当,也是无数电影爱好者生活里的那一束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