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

字体:
—2025—
09/30
10:35:56
2025-09-30 10:35:56 来源:浙江宣传

  “你是苹果人还是安卓人?”——前不久,某视频博主在直播中试图用一个人使用的手机品牌来界定其社会身份引起热议。随后,一些网络段子创作者跟风带起了“万物皆可苹果人VS安卓人”的节奏。

  在这些人的叙事里,“安卓人”和“苹果人”被粗暴地贴上“穷与富”“低级与高级”的标签,以消费习惯为名,将人群分化拉踩。不禁要问,这类账号的始作俑者,背后藏着什么暗箭?

  一

  一个人使用什么品牌的手机,或者习惯哪种手机操作系统,本身只是寻常的消费习惯问题。

  但在部分博主的精心设计下,这种消费习惯却变成了区别身份档次的标识。有博主就称,通过观察一个人使用的是苹果手机还是安卓手机,能够判断出他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品质乃至教育背景。比如,“苹果人”就是“精英阶层”,特征包括使用iPhone手机、驾驶特斯拉汽车、在山姆会员店消费、居住在有国际机场或者苹果直营店的城市。“安卓人”则被贬为“底层群体”,特征包括使用安卓手机、购买国产商品、逛菜市场等。有博主甚至在直播中喊话——“月入5000元不配对话”“安卓用户=低收入群体”。

  在他们的话术里,使用苹果产品是成功和体面的象征,安卓用户则仿佛低人一等。由于这些言论充满了刻板印象、歧视和引战色彩,目前宣扬此类观点的社交媒体账号均已被平台封禁。但是,关于“苹果人”与“安卓人”的争论,却依旧在网络上激起了许多涟漪。

  “安卓人”与“苹果人”这类标签的出现并非偶然在此之前,有些商业话术就经常或明或暗地对这两个操作系统进行对比。由于国产手机多数使用安卓系统,安卓经常被网络博主拿来作为国产品牌的代称。受一些毒舌的商业话术影响,随意恶搞贬低安卓的段子经常被拿出来反复炒作甚至捏造。例如,此前社交媒体上,某大城市因国际化程度高而被传出禁止人们用安卓手机拍照的网络谣言。

  对此,许多网友心知肚明,认为这类大肆输出“安卓人”与“苹果人”两分法的账号,本质是通过制造尖锐对立议题、煽动群体间的情绪、贩卖焦虑,来吸引眼球和流量,最终目的是实现商业变现。

  二

  其实,这次某些博主对众多网友进行粗暴“群体扫射”攻击的行为,并非只是普通的商业逻辑在驱动,其背后藏着三支暗箭。

  利用崇洋媚外来消解共识。在部分宣扬“苹果人”与“安卓人”两分法的视频中,无故踩低国产品牌、无条件抬高国外品牌已成为标配。产品好坏在这些博主嘴里不再由产品品质来决定,而是依靠刻板印象来判断——用国产的就是低级廉价,用洋品牌的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除此之外,这类博主还经常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无根据的攻击,甚至宣扬“麦当劳比年夜饭还好吃”等言论,其本质就是用崇洋媚外来博出位,引发争议与站队攻击,将撕裂的流量收入囊中。

  利用年轻人的焦虑来精准收割。现在年轻人步入社会后,确实面临各种不容易,情绪消费因此成为他们获得心理补偿的方式之一。有些网络账号就利用了年轻人这种情绪消费的习惯,对品牌和消费行为进行分类拉踩,刺激部分年轻消费者的虚荣心和满足感,实现精准收割。

  利用偏激情绪来扭曲价值观。有网友认为,将“苹果人”和“安卓人”进行优劣划分的偏激情绪,其实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赛博变种。但有宣扬这类观点的博主自我辩护,称这是开诚布公。事实上,以消费行为的不同把人划分成三六九等,并展开持续的嘲讽,这种行为绝非性格坦率,而是在用非理性的情绪突破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只会消解社会的共情能力。

  三

  消费者之间,本不该被划出泾渭分明的红线,否则,从“吃哪家外卖”到“穿什么球鞋”等都将制造出无数撕裂的社会单元格若一部手机成了衡量人价值的标尺,那么人性就会被放上流量的货架,明码标价。硬扯“苹果人”和“安卓人”的高下之分,其实是一种危险的操作。

  首先容易误导部分年轻人。在“苹果人”和“安卓人”的标签争议中,参与者多数是年轻网友。他们对网络热点更为熟悉,接受度也更高。在一些宣称“苹果人”优于“安卓人”的视频里,博主常以实地走访、微观调研等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形式作为包装,看似客观可信,但其本质是“带着观点找素材”,通过片面的现实来佐证其偏见。这种内容误导年轻人陷入预设的情绪陷阱。

  部分企业也会遭遇无妄之灾。比如某些博主宣扬的“安卓鄙视链”,一旦出现大面积传播,那么使用安卓操作系统的手机品牌很可能会遭遇信任危机。而这些信任危机,并不是因为品牌自身的技术或者质量问题,仅仅是因为某些博主的出格言论和他们制造的非理性流量所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用黑嘴伤企。还比如,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国产品牌贬低为廉价低级的产品,这也并非单纯的消费喜好,更像是在给卡“中国制造”脖子的势力递刀子。

  要纠正“苹果人”与“安卓人”带来的认知扭曲,关键在于压实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不能让标签化的撕裂成为暴力起号、流量变现的路径依赖。唯有让制造对立者无利可图、寸步难行,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内容创作回归理性与真诚,共同守护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

  当然,我们也坚信,在这场争议中,绝大多数人都明白——一个人真正的身份与价值,从来都不需要通过亮出某个品牌的LOGO来证明,而在于你读过怎样的书、走过怎样的路,以及是否拥有独立而丰盈的内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