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这波趋势,你get到了吗

字体:
—2025—
10/20
10:58:36
2025-10-20 10:58:36 来源:浙江宣传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美国两位学者开始炮制“中国相对实力已经见顶”等论调,此后愈演愈烈、不绝于耳。

  纵然“中国见顶论”“中国崩溃论”循环播放,过去4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平均5.5%的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显然,中国经济没有崩溃,反倒是“中国崩溃论”屡屡崩溃。有学者就认为,唱衰论调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大势。

  那么,中国经济这波长期向好的趋势何以成就?这一发展趋势对你我的生活意味着什么?答案或许就在数字“五”组成的中国密码里。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五”是特殊的数字,“五行相杂,以成百物”,“五”象征着基本。以五年为时间尺度,中国形成了一套“五年规划”的发展方法论。

五年规划,并非中国首创,但只有中国,一步一个脚印,一段一段接力。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立短谋长,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成长”。

  从1953年到2025年,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中国桥梁建设、跃居全球第二的中国算力规模,皆为中国所创造的发展奇迹。

  有网友感慨,在中国,现代化的时间以五年、十年、百年计;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则以百、千、万的倍速计。从1952年到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增长至134.91万亿元;“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左右一程又一程,中国从穷困奔向共富。

  西方舆论惯以荒诞叙事来唱衰中国,认为走现代化的路,就得穿西式皮鞋。但中国,穿着自己合脚的鞋,坚定走成世界最长的路。就像中国的219国道,始建于“一五”时期的1956年,经70载凿穿“生命禁区”的千年冰封,至今年多个关键节点实现贯通。固然有弯路曲折、有恶劣环境,但中国没有邯郸学步也没有适履削足,而是用长期主义的坚持,走出一条别人不曾走成的道路。反观一些国家,硬套西式皮鞋,磨得全是血泡。

  也难怪,中国规划之治被称为“这个时代最有魄力的规划体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恩格尔就感叹:“当中国为了下一代而制定规划的时候,我们的一切计划都是为了下一次选举。”

  二

  有人说,中国的发展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趋势,中国的发展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机会在此背景下,个人的发展命运、人生机会,始终与国家发展曲线同频同向。

  我们要看到,人类文明不是匀速发展的。新的技术奇点加速到来,技术迭代、行业更新的速度远超我们想象。产业行业的潮涨潮落,并非齐平的“一线潮”,而是会出现明显的快慢起伏、分化落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选择的行业是潮水退去,还是水涨船高,往往就取决于是否顺时代大势、国家大势而行。以广交会为例,其“顶流”商品就经历从粮油土畜产品到轻工品,再到机电产品、智能机器人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意味着新的生意经。拐点不是危机,而是给了所有人洗脚上岸、重新起跑的机会,但前提是看得清大势、看得到赛道。

  何为大势?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从2012年的第34位升至2025年的第10位,成为10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为创新发展之大势。中国货物贸易规模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化身国际玩家,外贸“新三样”含“新”量持续攀升,此为开放之大势。

  赛道何在?时间“滴答”一秒,中国有超143万GB的数据在云端传输,智能算力规模达788百亿亿次,近6000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赛道,就在这“滴答”声牵引的产业跃迁中。中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一年消费近50万亿元、投资超50万亿元、进口超20万亿元,超大规模市场和创新驱动发展,共同开辟出新的赛道。从比纸还软的钢到3小时直达太空的“闪送”,中国制造业的边界还在不断突破;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也正不断涌现新赛道。

  动力在变、引擎在换,但今天的中国,依然是投资高地,“看多”“看涨”中国仍是广泛共识。有人说,全球面临的挑战固然严峻,但中国发展的现实却予人安心。安心,源自中国发展的逻辑——不是盲目的,而是自觉的;不是无序的,而是有规划的。这种内在逻辑,给你我看得见未来的趋势,也给我们安下心来的机遇选择。

  三

  这个时代难吗?难。但它也给了我们少有的清晰和坚定:世界经济波涛汹涌,搭乘“中国号”巨轮可破浪乘风。普通如你我,如何与国家一起,更好走向下一个五年?笔者想到三句话:

  找到自己的Taste。杨振宁曾说,一个做学问的人,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有taste。Taste,是一种穿透表象的洞见,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尤为可贵。《经济学人》杂志在1998年、2002年、2010年曾有过三次预测,唱衰中国经济,但遭到中国发展事实的一次次打脸。有英国学者认为,如果只是通过西方的棱镜来观察中国,将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世界喧嚣复杂,有人别有用心,有人茫然四顾,我们要清醒看到,在不确定的世界里,中国经济有着“定海神针”般的确定性力量。看到这种确定性,我们便有了主心骨。

  找到自己的节奏。中国的五年规划之所以能一次次引领中国经济不断上新台阶,在于坚持全国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于在时间的规划里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把每一轮规划放在国内国际的棋局中去审视会看到,中国做事从来都是早谋篇、早布局。比如,前五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搞工业化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直指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对人工智能规划布局也是脉千里。任凭外部风吹雨打,中国依靠五年规划建立起厚实的战略支撑。而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也可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不盲目跟风“躺平”,也不被“内卷”裹挟,而是锚定个人目标,稳稳地前行。

  找到自己的价值。有美国学者曾表示,今天我们依然无法在后视镜里看到中国,但这是因为中国已经与美国并驾齐驱,甚至还略微领先了。集齐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从制造工厂到创新赛道,中国以无可争议的表现,带着诸多“第一”,勇闯科技寰宇,在越来越“酷”中圈粉世界,创造属于自己、属于人类的“星辰大海”。未来的竞争,不是比谁跑得更快,而是比谁在新的赛道上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世界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今天的热门,明天就可能过时。拥有核心价值,才是最大的底气。

  我们这代人,大多未经历农耕时代的慢节奏,未经历工业革命的大迁徙,却刚好站在人工智能的大浪潮中。身处变局之中,人生很多时候都面临问答题:我该何去何从?该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抵达未来?

  我们要做的,或许就是以五年为节点,拥抱大势、拥抱周期,与国家一起稳稳走向更远的未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