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海峡的那边是什么

字体:
—2025—
11/24
09:22:21
2025-11-24 09:22:21 来源:浙江宣传

  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鼓吹“台湾有事论”,犹如一阵裹挟荒诞与妄议的冷风,试图扰乱海峡的平静。但海峡的潮汐知道,历史的经纬更清楚:这片水域与宝岛台湾,从来都是中国山河不可分割的部分,不容外人置喙。

  长久以来,余光中的那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叩动我们的心弦。台湾海峡,不算宽,却承载了太沉的思念、太深的眷恋。也正是这份牢不可破的联结和牵挂,让我们对海峡的那一边,生出了许多想象和向往。海峡的那边,到底是什么?

  还记得,《外婆的澎湖湾》里的晚风、白浪和沙滩,以及语文课本里那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拼凑出我们年少时最初的眺望。如今,两岸交流日益密切,偏见在真诚相遇中悄然消融,隔阂在深入理解中逐渐弥合,心与心的距离正不断拉近。

图片

福建平潭68海里景区临海而立,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 图源:“中国平潭”微信公众号

  一

  海峡那边,不是遥远的异乡,而是我们根脉的自然延伸。

  许多人的青春,或多或少都藏着一段与台湾有关的记忆。无论是收音机里传来的《甜蜜蜜》《橄榄树》,还是风靡一时的偶像剧,乃至如今流行的盲盒、游戏,都承载着我们熟悉的审美和情感。

  这份跨越海峡的共鸣,其来有自。大自然是最早的见证者。海峡之下,沉着一条“东山陆桥”。早在万年前,海水尚未淹没它时,祖先们就已踏着这条陆路走廊,从大陆走向台湾;自台湾岛中央山脉而下的长河向西奔流,与闽江、晋江在同一片海域相汇;风从海上来,吹拂着两岸的相思树与凤凰木,一起绿了又红、红了又绿。直到今天,温州与高雄的渔港里,仍有渔民哼着同一首民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历史的回响,更为深沉。三国时期《临海水土志》中“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的记载,已将台湾纳入中华文明的叙事;台北圆山遗址出土的石器与陶片,印证了“台湾史前住民大部分源自中国大陆”的考古结论。

  行走在台湾的很多街巷,不时便能邂逅闽南风格的红砖古厝。从卫星图上看台北街巷,“宁夏路”“杭州南路”“汉口街”这些路名,犹如一封封未寄出的家书,每个方向都指向记忆中的原乡。

  一家人,说的自然是一家话。无论在福建还是台湾,一声“食饱未(吃饭了吗),一句“哩厚(你好),瞬间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两岸共用的汉字、相通的话语,从课本里的唐诗宋词到日常的成语典故,构成了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

  舌尖上的记忆同样诉说着同源的故事。贡糖、红蟳米糕等多是随先人从漳州、福州等地渡海而来;台湾夜市的蚵仔煎与福建街头的海蛎煎,名称或许有异,入口却是同样的家乡风味。如今台北巷弄里的山东饺子馆、山西面馆,同样延续着这份跨越海峡的烟火日常。

  先民渡海带去的,不仅是生活技艺,更是文化薪火。春节围炉守岁、清明祭祖扫墓、端午龙舟竞渡,这些深植血脉的文化记忆,在台湾土地上传承不辍。源自福建湄洲的妈祖信仰,数百年来庇佑着出海的人们,至今香火绵延。

  这条跨越海峡的根脉,无声却有力地证明:两岸同胞共同书写的,是同一部历史;共同构建的,是同一个家园。

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二

  海峡的那边,是我们携手走过的路,书写着命运与共的故事。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宋元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开始在澎湖、台湾设治,实施行政管辖。元朝时正式设立澎湖巡检司,至清代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中国历代对台治理一脉相承,从未间断。这一历史脉络清晰完整,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

  历史还告诉我们,分离都是暂时的。明朝时,台湾曾被荷兰殖民。1661年,郑成功率军东征,经历近一年的战斗,终在台湾民众的支持下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他曾发出招降檄文宣布:“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此言在历史与法理层面都为台湾的归属留下明证。

  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陷入长达50年的殖民黑暗。但台湾同胞武装、非武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从未停止。面对割台之痛,台湾民众悲呼“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至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更有无数台湾儿女突破重重封锁,奔赴大陆抗日战场。在日本占据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先后约有65万多台湾同胞为抗日牺牲,用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而在台湾光复后,由于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再加上外部势力的干涉,国家统一大业被迫搁置。但我们从未放弃对统一的追求。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开启了两岸关系的新篇章,随后两岸隔绝状态逐步被打破、交流渐密。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其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明确了“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方向。

  但统一的进程中,总有杂音试图干扰。民进党当局倚外谋“独”,某些国家又居心叵测打“台湾牌”制华,实为各怀鬼胎的交易。此类行径,是与历史正义为敌,与地区和平为敌,注定不会得逞。

  海峡为阻,却隔不断心灵的相拥;路途虽遥,却挡不住归家的步履。历史昭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两岸同胞必将携手同行。

图片

 1945年10月25日,台湾民众聚集在台北公会堂(现中山堂)广场,庆祝台湾光复 图源:“央视今日关注”微信公众号

  三

  海峡那边,是终要抵达的团圆,把日子过得更好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一直以来,大陆以诚意推动交流、以行动争取民心。“31条”“26条”等惠台政策扎实落地,为台胞在大陆投资、就业、生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首来族”台胞可享受免费申办台胞证及超3000个景区免费游览的优惠举措,更多台湾青年得以亲身走进大陆

  前往大陆的同胞里,有人在深夜漫步后感叹“治安真好”;也有年轻人表示“大家太热情了,和想象中不一样”。这些真实体验,打破了“台独”势力与外部势力刻意制造的偏见与误解。

  当偏见消融,人心便会靠得越来越近。此前,“归家”APP的创意,触动两岸。大陆网友纷纷点赞支持,台湾网友也留下“早盼这一天”的留言。“归家”是心之所向,而现实中,“寻根”的脚步也从未停止。台湾网友“寻祖”帖子下,总会有大陆同胞自发帮忙查证族谱、翻找地方志,在泛黄的字里行间,印证着两岸无法割断的连接。

  统一不仅是民心所向,更是通往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大陆市场庞大、产业链完整、科技发展迅速,台湾在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生物科技等产业领域独具优势,统一后必将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更多发展的红利惠及广大同胞。

  但这样的美好前景却屡屡被恶意阻挠。“台独”分子口口声声“为了台湾人民”,所作所为却处处损害台湾同胞的根本福祉。他们所维护的,并非台湾人民的福祉,而是外部势力的利益,是少数人的政治私利。

  今日之中国,经济实力、国防力量、科技水平早已今非昔比,为国家统一提供了坚实保障。外部势力的干涉阻挡不了历史车轮的前进,“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改变不了两岸同根同源的事实。

  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的血脉相连。国家统一,是历史必然、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这一进程无人能挡、无人可阻,也终将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迎来圆满结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