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全国动态 > 新疆 正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文化+”助力边疆发展
2018年01月25日 05:25:03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钱祎 施力维 甘居鹏

5.png

  鸟瞰阿拉尔市。 

  浙江在线1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钱祎 施力维 甘居鹏)冬日,车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大漠风沙中,穿过一个个村庄,我们来到一师十二团的影视基地,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撼:在望不见边际的沙漠中,十几个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的地窝子连成一片,简朴的牌楼上写着“英雄连”三个大字,上方一颗五角星格外显眼。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屯垦戍边、艰苦奋斗是一师前身八路军三五九旅历史悠久的光荣传统。影视基地按照当年的历史,尽力还原兵团人建设塔里木时的部分生产生活场景,为的就是“铭记历史,警示现在和未来”。

  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郭桂荣是亲历者。1958年,为解决塔里木河南岸50万亩新开垦土地的灌溉问题,一师决定在荒原上开挖一条引水总渠。在挖渠过程中,郭桂荣等5名支边女青年组成的突击队,创下了人均每天搬运沙土72立方米的惊人成绩,被授予“穆桂英小组”称号,她们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塔河五姑娘”。作为一代人的典范,“塔河五姑娘”和众多感人的故事依然在天山南北传颂,只是当年的主人公如今已变成满头白发的老人。进入新时代,如何传承和挖掘兵团精神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时代精神相融,成为新一代兵团人思考的问题。

  一师具有屯垦戍边文化、西域丝路文化、红色军垦文化等优势资源,当地通过探索“文化+旅游”“文化+品牌”“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推进师市建设发展。如今,越来越多像一师十二团影视基地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激励着新兵团人奋发向上。“老一代人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创造了塔里木,新一代人应当加倍努力,继承传统,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郭桂荣的儿子说。受兵团精神文化的感召,郭桂荣的儿女都留在了团场工作。他们说,精神文化的传承是最好的老师,建设边疆要一代接着一代干。

  十二团居民艾哈买提·买买提见证了一师的变迁。听说影视基地建成后,他和妻子主动当起了这里的管理员,守护着这方土地。“小时候,我就和爷爷住在地窝子里,常常和兵团干部一起建房、种田和栽树。这些场景在其他地方已经看不到了,是我们满满的回忆,特别有感情。”艾哈买提·买买提说。他把5岁的小儿子也接到这里,数不清的精彩故事,已经成了孩子最好的学前教育。

  影视基地的发展,也使它成为一师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和标志性建筑。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被兵团人践行的“兵团精神”深深感动着。

  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内,历史留下了近千名为一师建设默默付出的屯垦英模的名字,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个民族。而兵团精神文化的进一步传承,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留下。在十二团,每年都有不少自愿前来的大学生和志愿者,他们放弃了在其他地方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在胡杨树下庄严宣誓,投入到新疆大建设的热情中去。“留下来的人,都有一腔热血,都是情怀当先。”来自兰州的大学生杨辉说,很多人来到这里的第一站,就是去慕名已久的影视基地和屯垦纪念馆等地看看。

  “‘文化+’的模式,把兵团精神文化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十二团政工办主任王敬莲说。

标签: 文化+;边疆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