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火腿商标官司近日又开打,用金华火腿行业协会会长施延军的话说,这种行业内耗的商标之争,一争争了20年,而产品却一直是老样子。在这个过程中,金华火腿在西方的“徒弟”已经开始大规模反功“师傅”的领地。
3月31日,金华市火腿有限公司把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告到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法院确认金华火腿公司生产的火腿,没有侵犯省食品公司注册的“金华”牌火腿商标权。半个多月了,法院还未判决。
20多年前,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把浦江县食品公司注册的“金华”火腿商标收为己有。1984年,金华方面开始提出归还商标要求,纷争由此开始。
20年的火腿官司还在继续中。
但是,20年来,由中国流传到外国的金华火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洋腿”开始大举登陆中国。
洋火腿一年消费2500万只
金华当地民间流传,火腿是马可·波罗带去欧洲的。1271年,17岁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踏上旅途,历经3年艰险,最后到达遥远的中国。
在接下来的24年游历中,他曾在杭州住了很长一段时间。马可·波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中,誉杭州为“天堂之城”。在杭州,马可·波罗接触到了火腿。
火腿独特的风味,特殊的储藏方法,吸引了马可·波罗,他向当地师傅讨教加工技术。
20年后,马可·波罗带着中国馅饼、面条,当然还有复杂的金华火腿加工技术,回到了意大利。
火腿从此传入西方。700年过去,与金华火腿这位“师傅”在中国受到的冷遇相比,“徒弟”洋火腿在国外却是另一番美好景象。
从巴黎到罗马,27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每隔80公里的休息站超市,都有火腿热卖。“火腿在那边的店里,就和糖果一样多。”金华火腿行业协会会长施延军说,当然,洋火腿的价格比中国火腿贵10倍。
与金华火腿炖、蒸、煲,主要以调味为主的吃法不同,洋火腿大多是即食食品。
在西班牙,比较高级的黑脚猪生火腿,最便宜的每公斤也要约450元人民币。
西班牙的生火腿几乎都用粗盐调味,自然风干,吃的时候手工切下薄片。薄片如纸,风可以把它吹走。
在西欧,面包夹火腿片,就像我们烧饼夹油条一样普遍。
正餐中的洋火腿,最有名的吃法是“火腿蜜瓜”。将火腿切成薄片,放在一片蜜瓜上,直接吃。
粉红色、半透明的火腿片,金黄的瓜瓤、脆绿的瓜皮,甜中带咸,使它成了西餐中的经典,但凡西餐馆,必有火腿蜜瓜。
从七八岁的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人,火腿已经是西方人的生活必需品。吃火腿的多了,销量自然就大了。
以西班牙为例,全国人口3000多万,火腿年产量2500多万只。在意大利,全国人口5600多万,仅“帕尔玛火腿”一个品牌,年产量就达2000多万只。
火腿在西方人的饮食中有多重要,还可以从西班牙的一部影片中看出。这部电影1992年获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银狮奖。
影片中的男主角是一家火腿制造厂送货员劳尔。劳尔就居住在工厂的火腿仓库。
劳尔的热恋对象是一家内裤厂的缝纫工西尔维亚。但是西尔维亚却一心想嫁给火腿厂少东家荷西。
一场爱恨情仇爆发,送货员与少东家火并,各操武器———一只粗大的火腿。
火腿贯穿剧情始终,片名就叫《火腿,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