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着高考,从6月11日起,我省各地中考陆续进行。与以往相比,今年的中考因为注入了很多“改革因子”,亮点频出。在我省三大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余杭、北仑、义乌),首批实施新课程教育的2万多名初中毕业生面临升学革命,而明年,省内48个省级实验区也将进入中考改革,到2007年中考改革将在省内全面普及。
2万余“中考实验生”迎来首张“学业考试卷”
6月11日至12日,来自余杭、北仑、义乌三大国改区的2万余名初中毕业生不再参加传统中考,而是接受了由省教育厅教研室命题的首场“学业考试”。今年,这三大实验区的高中招生,不再以“学业考试”为惟一标准,而是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级要求的考生中,根据计划和考生志愿,参考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再按学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据承担首张“学业考试”卷命题的省教育厅教研室专家们介绍,此次命题,弱化了考试的选拔功能,而是以学生正常学习状态作为把握考试要求的参照点,不考虑学生过度学习的因素,力求难度系数在0.7以上,同时通过选材、设问等方式渗透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它的命题思路对今后逐渐推行的新课程教学是个导向信号———
语文卷:考查语文素养
考查学生通过三年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而形成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面、语感、文化积淀、思维能力等,引导语文教学注重平时的积累。试题的命制注意开放性,给学生以较大的发挥空间。
现代文阅读打破了以往强调文体感的常规考法,如用考查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概念来区别不同的文体阅读,而将重心放在信息筛选、理解分析等能力考查方面,真正体现阅读的特质。
写作强调生活因素及情感因素,避免在初中阶段进行抽象的思辨训练。数学卷:关注思考能力
着重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常规方法以及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用文字、符号、图形、图表等多种方式呈现试题条件,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或图形的位置关系探究规律,解决问题。加强对数学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从日常生活、生产和现代经济、科技中选编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同时采用画图、拼图、方案设计等方式,适当体现对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
英语卷:减少纯语法考查
突出在特定的语境中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减少纯语法的知识考查。在单项选项中增加了以图设置情景的题目;在阅读理解题中也强调了语言的使用功能,把一些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闻类、应用文类的文章引入试卷,体现了“用英语做事”的原则。
在任务型阅读中适当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听力增加了根据听到的长对话或独白完成信息记录表的题目;单词拼写改为词汇运用,单词的正确运用放在篇章中考,对语言的活学活用有很大的帮助。社会政治:考查探究能力
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与社会、思想政治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将学科内或学科间知识加以整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命制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开放性的试题,一般有多个设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答题,有充分的探究空间。
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使试题生活化;从浙江具体情景出发设问,使试题体现地方特色,便于学生结合实际,灵活运用知识。
把时政热点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热点问题,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科学卷:帮助理解科学知识
注重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复杂的实际情景进行简化,高起点,低落点,避免盲目拔高。
加强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考查。考查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提取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得出结论的能力。
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较多地选取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现代科技知识、社会热点问题为试题背景,充分体现“科学就在身边”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