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吴岩 男 32岁 吸毒史:15年 第一次吸毒原因:好奇
记录:李向阳(本报驻温州记者)
回想起来,真恨我那几个朋友,不和他们接触我也就吸不了毒———但这话也不对,人要变坏,那都是自己的事,自己心里有坏的东西。
那年我17岁,老头子在西安做生意,开服装公司。我也在那边,很多温州人都在那边做生意。我那几个朋友也做生意,他们就吸这个。第一次见到他们用打火机在箔纸上点,很好玩。我说我也尝尝———老实说,第一次吸的感觉很不好,很臭,吸了之后脑袋晕死了,很不舒服。
后来我上了瘾反省这件事,恐怕当时还是由于好奇心,17岁的人啊,都有好奇心。看见别人吸了之后,飘飘欲仙的样子,你总觉得那种感觉自己也肯定找得到,便吸第二次,第三次……等我上瘾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唉,怎么跟你说呢,那种感觉就是躺在床上,你想什么就有什么,想什么就是什么。平时不漂亮的女孩子,那个时候就变得很漂亮,很完美;平时不顺心的事情,那个时候都变得顺心了。
以前也有记者采访我,在西安的时候,和你一样来采访我,也和你一样问我这些问题。我告诉他了,他说自己想象不出来,我就和他说千万不要尝试。可等我第二次到戒毒所的时候,竟然碰到那个记者,也就过了两三个月时间,他也被抓进来了。在那里我只和他说了一句话,他说,这东西真不能尝试。
好奇心毁了我,还气死了老头子。我们家老头子就是这样被我活活气死的,他躺在病床上,让我不要再吸了,一直看着我,我点了点头,没说话,他就死了。我伤心了一段时间,有一年吧,还是吸了。我妈把我关在家里,我要她开门,她不开,我当时瘾犯了,提了一把菜刀就砍她,她把门打开了。还有一次是从二楼跳下来找东西吸,别说二楼,那时就是四楼我也跳。
你根本无法想象这些东西,它能让人变得像野兽一样疯狂。
1992年那会,我的公司一年还有几百万的。结果一年抽掉我三十万,抽了15年,你算算就知道。老婆抽离婚了,孩子抽没了。
我也老实说吧,戒毒所我主动去过七八次,没用。每次出来都多认识了一些人,大家都要过过堂的。你不懂吧,我们把出来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吸一次叫过堂。过堂的时候,每个人都说,这是最后一次了啊,可是呢,根本没有最后一次,这东西一旦沾上,等于判了个无期。
现在你问我出去怎么办?我现在也可以回答你,出去我不抽了,再也不抽了!呵呵,这是现在的回答,我以前也这样回答过人。
受访人均为化名。浙江省禁毒总队、浙江省戒毒劳教所、宁波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台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乐清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对本次采访给予了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重点解析:毒品最容易追逐哪些人
受访人:徐嗣荪教授(卫生部首届麻醉品专家委员会委员、原浙江省精神卫生研究院院长、省禁毒办和省药物滥用监测站顾问)
人为什么会吸毒?吸毒者是怎样成瘾的?综合分析,这主要由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因素组成。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体在遇到疼痛、快乐和兴奋的时候,本身能分泌少量脑啡呔、内啡呔等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可以抑制病痛、增加快感。如果有鸦片、吗啡、海洛因等外源性阿片类物质进入人体,人体自身就会减少和停止分泌。不同类型的毒品可以作用于大脑和中枢神经的不同部位,大脑中的受体不断受到刺激,进而产生保护作用,并逐渐形成依赖性。毒品一旦中断,人体原来的平衡保护系统就被打破,会出现神经紊乱和毒品戒断等症状,只有依靠外源性毒品才能维持身体平衡。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基因序列不同,成瘾的时间和程度就会有差异。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反社会人格、喜欢依赖他人及孤独内向等个性缺陷容易沾染毒品,这在心理学称为“筑底”作用;另外,人类从出生到死亡始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从小模仿亲人,上学模仿老师,步入社会后模仿周围的朋友,心理学上称为学习机制的强化作用,这种学习包括正负两个方面。人感到烦恼、痛苦、忧郁和面临巨大挫折、压力时,往往会借酒浇愁、抽烟叹气,甚至吸毒,心理学上称为负性情绪的扳机作用。因此,吸毒的人群往往是由青少年、暴发户、精神空虚者组成,心理素质和是非判断能力相对低下,往往由于好奇、从众、追求“时尚”等心理,抱有“只吸一口不会上瘾”等侥幸心理,或过分相信自己能够戒掉毒瘾,从而进入毒品圈子。从社会学因素考虑,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对吸毒也有重要影响。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斥毒品的家庭、社区和人际网络,特别是周围同伴、亲友的影响,往往容易让人沾毒,这就是戒毒人员常常说起的“交友不慎”。有的人因为对毒品尤其是摇头丸等新型毒品无知,也有为了治病、镇痛、减肥等滥用药物而导致成瘾。此外,20多年来,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不良公共娱乐场所的影响以及贩毒者故意引诱、“以贩养吸”等现象的蔓延都是造成吸毒人群扩散的因素。
吸毒成瘾后,人往往变得自卑、自私、忧郁、焦虑,随着毒瘾的增长,继而摧毁人的意志力和控制力。毒品对人肉体与心理的摧残是如此之深,所以我们一定要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让毒品远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