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浙江杭州市市区(6月20日摄)。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杭州市积极从城市规划入手,统筹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2004年,杭州对五个工业功能区块规划进行了全面优化。把原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单一功能区块,调整优化为集工业、科研孵化、办公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块。江干区丁桥工业(仓储)功能区块为2278亩,经调整后,除保留工业用地702亩外,其余均调整为科研、综合等公共设施用地,建筑面积增加了约145万平方米,按照原工业用地容积率1.2测算,调整后相当于增加土地面积约1000多亩。
素有“天堂”之称的杭州市,在近年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这个市政府大力推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深化内涵挖潜力,取得一定成效。
作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杭州市人均耕地仅为0.46亩。截至2003年底,市区人均土地面积只有786平方米,市区建设用地空间十分有限。据测算,现有用地空间仅能维持市区几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形势十分严峻。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杭州市积极从城市规划入手,统筹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2004年,杭州对五个工业功能区块规划进行了全面优化。把原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单一功能区块,调整优化为集工业、科研孵化、办公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块。江干区丁桥工业(仓储)功能区块为2278亩,经调整后,除保留工业用地702亩外,其余均调整为科研、综合等公共设施用地,建筑面积增加了约145万平方米,按照原工业用地容积率1.2测算,调整后相当于增加土地面积约1000多亩。
杭州还适度放宽容积率和建筑高度。由于传统工业项目土地利用粗放、“宽打宽算”的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市区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约1.0-1.2。杭州市积极挖潜,在优化用地布局的同时,对建筑高度、容积率没有特别限制的区域,在不破坏城市天际线和城市景观的前提下,适度放宽建筑容积率和建筑高度,鼓励建设项目向空中发展。2004年6月,市区对正在前期审批的300多宗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对其中约7600亩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和建筑高度进行了调整,平均容积率提高约0.6,预计可增加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杭州在“上天”的同时还鼓励“入地”,拓展地下空间。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充分调动用地单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积极性,提高市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杭州市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了招拍挂出让制度,经过市场化配置后的经营性用地,其集约利用程度普遍很高。杭州对经营性用地尤其是住宅用地的绿化率和建筑密度严格控制,确保土地集约利用和环境质量协调发展。对工业用地项目,则严格将绿化率控制在20%以内,禁止建造“花园式”工厂,有效地防止浪费现象。
为了盘活存量土地,2004年12月,市区全面开展了存量土地及闲置建筑物调查工作,坚持堵、疏结合,有保有压,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用地量大、污染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停止供地;实行行业投资规模最低标准制度,对投资额小于最低行业投资规模的建设项目,全部通过租赁存量厂房解决,不再单独进行供地。
自2003年9月以来,杭州市全面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制度,对工业项目用地按照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容积率和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3项指标进行控制。凡不符合控制指标的一律不予供应土地。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在省颁发标准的基准上,进一步提高入区门槛,要求投资密度达到每亩35万美元、土地产出率达到每亩400万元。对投资密度低的行业,坚决不予引进。2004年该区利用强度平均为81万美元/亩,比上年度的22.1万美元/亩提高了近3.7倍。
杭州还完善项目监管机制,遏制土地闲置浪费现象,全面开展了已批未供项目用地的清理和调剂工作,建立了用地单位退出机制,明确对非急需或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建设用地项目,由市投资、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重新进行项目调整。
2004年以来,市区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通过对市区1992年以来已批准具体建设项目进行逐宗排查,共清理出各类闲置土地80宗,土地面积2698亩。同时,还对各地块造成土地闲置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了分类。截至目前,共收回闲置土地5宗,土地面积30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