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打”还要帮打人者治病
在救助站,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从记者身边走过时,记者无意间看到他工作服的后背,缝补了四五厘米长的口子。“这是怎么回事啊?”记者惊奇地问。
这位叫黄欣的人,道出了一个故事。
6月下旬的一天,救助站里来了一批求助人员,工作人员安排他们先在二楼教育活动室休息,然后,分先后到一楼办手续,当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正当黄欣准备外出办事,还没走出大门时,突然听到有人惊叫:“小心啊”。他回过头来,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见一个30多岁的男人,朝他这边冲过来。男人的脸涨得通红,高举着两根铁条,二话不说就往他头上砸,他一躲,没打着。铁棍又朝他背上砸来,顿时,背上一阵发麻,随即,是一股锥心的刺痛。
原来,求助人员中有一个精神病人,开始还好好的,不知怎的,突然发起病来。“以前,也遇到过精神病人突然发作的情况,砸玻璃什么的,见得多了,有心理准备。”之后,黄欣将打他的人送到了医院。黄欣顿了顿,又对记者说:“精神病人也很可怜,不能控制自己,只要能把他们安顿好了,我们就放心了。”
为越南人找到自己的家
今年3月31日,一位在外流浪的60岁左右的老太太,被送到杭州救助站。她个子矮矮的,皮肤有点黑,眼睛大大的,从衣着和生活习惯,看不出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但当时,只能听懂她说的个别字,而她身上,没有任何有关她的资料。
怎么办呢?李科长凭着多年的经验,觉得这位老太太的口音,有点像广东的客家话,于是,就顺着这条线索摸下去。
“我们与广东潮州、梅州等地的民政部门、公安机关、救助站、民委、地名办等联系,请那边的工作人员帮忙,让他们与老太太通电话,但结果都说,老太太说的不是那边的话,建议我们去广西了解一下。”李科长对记者说。
真正的客家话,是从广西发源的。工作人员想办法与广西桂林、柳州、南宁等地的相关部门联系,但事情还是没有进展。
在整个过程中,救助站没有放过一个细节。当时,南宁民委的一位女同志说,这位老太太的口音,有点像越南人。而在广西的少数民族京族,他们的语言基本和越南语相同。所以,杭州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初步断定,这位老太太是京族人。“南宁民委请了个
会京语的人与其对话,结果有60%左右对得上。”
事情渐渐有了头绪,救助站将此消息报到了杭州市公安局,民警带了一名懂越南话的翻译和她对话。翻译郭老师终于听懂了老太太的话。原来,这名老太太是越南人啊,一切谜底都揭开了。
根据越南语把她的名字翻译过来,她叫阮氏中,是越南河内人,被卖后偷渡进入中国境内。她还有两个女儿。后来,杭州公安机关按照规定,通过外交手段,将她送回了越南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