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于谦祠·城市梦想
地点:三台山于谦祠
记者:在我的感觉里,王老师您好像对于谦情有独衷?
王旭烽:常人眼里,杭州人风流倜傥,多为江南才子,于谦不然,慷慨悲怀,大有燕赵男儿之风。每次我看到“两袖清风”这四个字,就在想,那是从于谦诗里出去的啊,如今也已经成为民族精神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了。于谦何其伟大!
记者:去年钱江晚报和作协联合在这里举办杭州青少年大型成长仪式“于谦祈梦”,当时真是盛况空前,当时参加“祈梦”的,除了领导,还有舒婷、阿来等一大批著名作家,您觉得在杭州的城市文化上,这是不是值得记录的一笔?
王旭烽:“于祠祈梦”,本来是杭州人的一项重要习俗,从明代于谦遇难平反之后,一直至清末以前,约四百年间,一直流传在民间。但我们那次的祈梦活动,则是一个城市的梦想,是一个城市文化理想的直抒胸臆。
我记得当时有领导表达的人文理想是:“我们希望,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和这座城市的市民们,都能够无愧于这座城市之外的中国人”,作家阿来的理想是“国运昌盛,忠直者善终”,如果这些是梦想,那也只能说,这些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向着其努力的文化理想。
记者:梁仲康,看到于谦祠,你有什么感想?
梁仲康:正如王老师所说,于谦对国家的贡献并不下于其他爱国英雄,但他的名字始终不响,这也许是际遇吧。但可喜的是,政府已积极保存并保护好其独特的遗址,使山水、文化遗产有了人文的滋润,有了感情,有了令人遐想的空间。在香港,市民和政府为了西九龙文娱艺术区上的天蓬设计而沸沸腾腾地讨论,但无论争论的结果如何,它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地标,而不能成为香港独特的文化特色,因为它没有像于公祠、都宅那样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西博会·文化大省新跨越
地点:北山路西博会会址
记者:现在的杭州人都知道每年一次的西湖博览会,王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重现”第一届西博会的盛况?
王旭烽:公元1928年秋,浙江省政府为纪念统一、奖励农业、振兴文化,决定筹办西湖博览会。筹办会从半年前开始,由当时的建设厅总负责,还在国内的75个市县设立了筹备分会,又到东南亚一带设立了办事机构。博览会于1929年6月6日下午2时在杭召开了盛大的仪式,与会者到了十万人,这在当时,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了。会议设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农业馆、教育馆、卫生馆、丝绸馆、工业馆。博览会原定在10月10日结束,没想到游客踊跃,光是来参观的国内外代表团就有一千多个,竟然结束不了,最后不得不延至20日。而且办得也是空前的前卫和时尚。
记者:那博览会带来什么样的既定效益和深远影响呢?今天我们重办西博会是不是可看作是一次经济、文化上的盛大重现与飞跃?
王旭烽:当年西湖博览会在一年后“生下”她的第一个孩子——浙江博物馆,现在它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文物之邦”。在这个博览会上,人们知道了杭州的茶叶、丝绸、中药、瓷器,知道了杭州的剪刀、扇子、民俗、古建筑……今天,我们的西博会与当时的情境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浙江的经济实力空前强大,浙江文化正在我们这代人手中进行着一次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