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丝织品,国人最先想到的城市一定是杭州。可不论是本地人想丝绸送人或外地客想买丝绸留念,能想到的地方只有丝绸城,拿得出手的只有“万事利”、“喜得宝”等品牌。昨天,杭州市委、市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把脉“丝绸之府”,要以丝绸和女装结合为突破口,迈出重整“丝绸之府”的征途。
民资为主,政府主导力不够
杭丝联曾是一个拥有上万职工的丝绸大企业,甚至是世界上最庞大的丝绸企业。记者从政府部门了解到,目前杭州国资已经全部退出丝绸行业,该行业目前已经由国有经济为主转变为民营、外资经济为主,拿得出来的品牌是“万事利”、“金富春”、“喜德宝”、“汉帛”等等。“丝绸之府”在民本经济的海洋中如何重生?
对策: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力合一”方针,即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
杭州市政府坦言,政府以前的主导力(在该行业)明显不够,现在要把丝绸和女装纳入“十一五”规划;要研究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为丝绸和女装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要成立一个协调机构,整合政、产、学、研、商,落实振兴大计。
档次不高,丝绸就像“地摊货”
刚刚从法国回来的汉帛老总高志伟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当地有人送了他一组礼品,是四块丝绸的餐巾,图案各异,相互配套,非常华贵。杭州的丝绸产品和这些礼品相比太烂了。杭州一定要有“国宝级”的产品,才能提高身价。
据介绍,杭州的丝绸服装价格仅为韩国产品的一半,是意大利、法国产品的六分之一。由于色彩老套,花色单调,品种不多,深加工不足,产品档次较低,以低端市场为主,大多数成为国外企业的初级原料,产品附加值不高。有的丝绸产品甚至沦落为“地摊货”,使顾客对丝绸高贵的品质和华贵的形象大打折扣。
对策:重振“丝绸之府”,将决不能再走低价倾销的道路,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打响“丝绸软黄金”的品牌。
产品单调,丝绸旅游品牌不响
在丝绸旅游上,南京、苏州等城市通过有效主导和经济手段的刺激,丝绸旅游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在华东已出现“买云锦南京,买丝绸苏州,买茶叶杭州”的态势。尽管丝绸旅游产品销售收入在丝绸产业中的占比不大,但在游客中容易形成杭州丝绸品牌不响亮的印象,严重危及杭州“丝绸之府”的城市形象。
对策:丝绸工业已经不是一个“单兵突进”的行业了,要转变为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最终唤醒杭州的丝绸旅游产品。
贴牌出口,丝绸企业规模和知名度不对应
杭州丝绸工业产品销售占全国三成份额,但是都以出口为主,缺少自主品牌。贴牌加工是杭州丝绸制成品出口的主要方式,虽然一些企业依靠这种方式形成较大规模,出口量也比较大,但其品牌在国内知名度与企业规模不相对应,产品附加值也较低。专家认为,杭州丝绸时尚文化、生活文化、产业和产品文化研究不够,产品和经济结合不够。
对策:杭州市委政研室等调研认为,打丝绸品牌要有文化支撑,没有有效的品牌运作公共平台支撑,没有特色活动支撑,仅靠个体企业单打独斗,创牌步履艰难,代价很大,效果也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