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部门:
道路建设与历史文化和谐
道路建设逐步发展
杭州市建委副主任李包相介绍,在城市中心道路建设中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一纵三横”综合整治是第一次。
杭州市的道路建设是随着城市的进步在一步步地发展。最早是较多注重道路的功能性,而对道路以外的环境考虑较少;后来开始注重道路的绿化和景观;最近几年比较关注道路与环境的协调,注重道路景观建设,如去年的“三口五路”,绿化要摆出造型,沿街立面要粉刷美化,城市家具要注意美观。今年的“一纵三横”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开始注重道路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整理。这对提高杭州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支持专家献策
关于“一纵三横”的“文脉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邀请杭州市政协的十多名人文、历史、文保、社会学等专家学者对“一纵三横”道路历史文化内涵进行研讨,深化历史文化挖掘与整理方案,并专门成立了论证专家组。这次展示的整治点就是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决定的。通过展示,把市民好的意见和建议,请专家组论证,进一步完善整治方案。
捡起碎片融入城市
所谓的历史文化挖掘,就是要在早已面目全非的城市中心,利用现有的城市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抢救性地保护和重现,深挖历史碎片,从而勾其人们对杭州历史文化的回忆。与大的文物保护不同的是,这次的“捡起历史的碎片”并不是要过分强调历史碎片的展现性,而是使其融入在历史氛围与周边环境中,所有历史碎片形成整体,人们可以在不经意间找到历史,甚至走进历史之中。
文物部门:
串珠成链,鱼与熊掌兼得
两处建筑现状堪忧
杭州市文保所的傅宏明副所长告诉记者,目前这两幢老房子都是空置着的,现状都不太理想,尤其是红楼,曾经在道路整治过程中被截去一部分。“红楼的屋面有多处地方破损漏雨,里面的一些木质地板有霉烂的情况,急需维修。”傅所长描述说,而且在红楼周围还搭建了一些临时违法建筑,建筑垃圾堆积比较多,整个环境卫生状况都不佳。相比较之下,求是书院虽然也存在屋面瓦片残损等情况,但总体保存状况较好,尤其是大殿部分,日常维护做得还不错。“偏殿部分略糟些,因为中医学院把这里当作职工宿舍,里面也搭建了很多临时建筑。”傅所长说,如果要对偏殿进行维修,必然要涉及到这部分居民的动迁问题。
“当然我们一直在做一些日常的维护工作,但只能算是保养性的小修小补,包括修剪两处建筑附近的树枝,整理房子里的电线电路,以及配备灭火器材等等。如果不是结合这次‘一纵三横’的道路整治,对它们的整治保护肯定没这么快。”傅所长表示,一旦条件成熟,肯定要从根本上对这两处进行彻底修缮。
修缮方案不改原貌
“文物修缮的一个原则就是最少干预,尽可能不改变文物的原状。”傅所长解释说,任何没有依据的装修对文物而言都是破坏性的。文物的修缮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建筑本体的修缮和周围环境风貌的整治。建筑本体的修缮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延长文物的寿命,而周围环境的整治则更侧重于使环境风貌与文物相协调,使人们能从整体上感受历史、体味沧桑与变迁。比如红楼,在修缮过程中不仅要对破损的屋面、霉烂的木地板进行更换,还要利用周围的空地布置一些园林绿化等。“经过这样两方面的整修,红楼从现在的封闭状态到以后在延安路显现出来的,感觉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傅所长说。
鱼与熊掌也可兼得
道路建设与文物保护在过去似乎一直存在着矛盾:道路拓宽势必要拆除沿街的老房子,而沿街的老房子中往往有一些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而这次“捡起历史的碎片”工作,正是为解决这对矛盾进行的探索。
用傅所长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原先对六和塔这样年代久远的宏伟的公共建筑比较重视,现在对类似红楼这样近现代的老房子也开始重视起来了。而正因为重视,所以在道路建设的过程当中,不但不去拆除,反而专门做规划设计,把它们保护起来。“这样看来,道路建设和文物保护两者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而且道路建设反倒成为一个契机,让这些过去不为人们所重视的文保单位有机会显山露水。”
对文物部门来说,过去他们所能做的仅仅是对某个文保单位个体进行管理和修缮,是一种“点”的保护。而通过此次“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可以让沿街的一批文保点都得到修缮的机会。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线”的保护,使街巷沿线风貌得以统一协调。
而再进一步,就是“面”的保护,即把杭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来保护。“在一些消失的遗迹上做个标志牌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向市民说明这里曾经有个历史遗迹,一方面可以显示杭州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市民的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