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有着五年“的哥”经历的鲁意是一位桑塔纳2000的司机,每天混杂在索纳塔、帕萨特这样一些高档出租车车流中,他那辆开了5年的桑塔纳2000非常不起眼。但他并不在意这个,在他眼里,有钱赚就是好车。
“‘奔的’你知道吧?现在就它日子最难过!”鲁意自言自语似地对记者说,“‘奔的’的租金、维修、保养等费用都比普通出租车高很多,现在油价又高,我还是安分地开我的老车吧。”
鲁意看似不经意的说法,记者在其他的哥那里得到了证实。此前各界普遍看好的“奔的”何以“日子难过”?“奔的”何去何从?记者采访了一些相关人士和部门,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调查“奔的”公司:37辆“奔的”在沉睡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大众公司安全服务部的许先生,据他透露,大众公司目前共有25辆“奔的”在市面上跑,按协议,每辆车一个月向公司交纳11500元,但是每个月下来,25个车主总共会拖欠公司1万元左右。
大众的遭遇并非独此一家。
“我们公司去年拍得50辆‘奔的’经营权,到现在仍有37辆闲置在仓库,公司每月净亏9万元。”杭州外事出租车营运公司一位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已经上路的13辆“奔的”经营状况也不乐观,“奔驰车本身的成本很高。”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出租车跑满5000公里都要换一次机油,普通出租车的费用在100多元,而奔驰车就需要660元;假如车辆磨损需要更换刹车片,加上维修辅料费,普通出租车两三百元就能搞定的事,奔驰车却需要3000多元。这个差距对于司机来说实在有些难以承受。
记者经多方求证获悉,此前宣传得沸沸扬扬的100辆“奔的”,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仅有40辆正式上路。
“奔的”司机:每天做到600元才能保本
比公司更有切身体会的显然是司机。
“和普通出租车驾驶员比,我们要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8月20日傍晚,记者在杭州五洲大酒店门口打到了一辆“奔的”。司机王伟(化名)是2月8日上路的第一批“奔的”司机,得知记者在关注“奔的”现状,他快言快语地倒起了苦水。据他介绍,“奔的”每月承包费比普通的多二至三千元,而且“娇贵”的“奔的”用的是98号汽油,每月光油钱就要6000多元,再加上各种费用“每天做600元生意才能保本。但这并不容易。”
另一位“奔的”司机李师傅以他的心理落差来形象地说明现在生意难做。“大年初一第一天出车,真有点雄赳赳、气昂昂的味道,”李师傅说,那天生意不错,过了几天,他发现招手的人少了,又过几天,李师傅更加郁闷,路上明明有人在等出租车,一看是奔的,伸出去的手又缩回去。自此,李师傅再也不做散客生意,他说“扫街扫得心都凉了。”
但情况也并不都是那么糟。
“如果奔驰出租车和其他车子一起‘扫街’,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长期在西湖索菲特大酒店门口蹲点的郑师傅说,他更愿意在一些顾客群相对层次比较高的地方出没,他还告诉记者,最好还是那种商务包车跑长途的生意,企业办点什么事情,去一趟上海、宁波这样的地方。“对他们来说,包辆‘奔的’能保证他们的企业形象,而在我们,则是一笔不小的生意。”
运管部门:“奔的”经营情况不平衡
面对记者,作为管理部门——杭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局出租汽车管理处的负责人显得颇为坦然。他对记者直言,虽然“奔的”的经营状况不算好,但也不是一些人说的那么糟。
他认为“当前‘奔的’经营基本上是稳定的,大多数处于微利状态,但其收入水平与他们(指出租车公司和司机——记者注)的期望值有些距离,也有少数经营者面临着一些困难。”
管理部门分析了主要原因,一是燃油价格的上升,而另一方面,也需要经营方式的转变,观念的更新。
“‘奔的’本来就是一个细分的市场,和其他出租车一起扫街当然行不通。”这位负责人说,这也是当初他们决定不在“奔的”上喷刷出租车标志色的原因。此外他还认为,对“奔的”宣传可能还不够,有的市民有需求,也不知道上哪里去叫车。
对“奔的”目前的这种状况,政府部门是有心理准备的——“政府对‘奔的’的主要鼓励政策有:经营权有偿使用金只象征性地收了2万元/15年,仅为其他高档出租车(26万元/15年)的7.69%;各种营运规费征收比其他车每月少缴550元;在营运模式上允许有一定灵活性,比如可以议价,不使用顶灯、计价器等。”
“目的就是要让‘奔的’有钱赚。”杭州市运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纵深
如何才能让“奔的”赚到钱
为了改变眼前的这种局面,现在一些“奔的”司机不再做短途散客生意,转而把目光投向了机场、酒店,专盯商务客人的长途生意。
但目前“奔的”要在这些固定场所候客,出租车公司和对方要有协议在先,没有协议的“奔的”出现在那些场所就会被“驱逐”。
杭州外事出租车营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认为,“奔的”要走出现在的困境,需要政府、社会共同努力,是一个集体行为,他希望能够给“奔的”一个更宽松的营业环境,而不要再设置这样的门槛。
着急的当然不仅仅是司机。
出租车公司也明白司机们的苦处。针对“奔的”不尽如人意的经营状况,几家公司已经开始寻求出路。专门设调度为“奔的”洽谈预订客户;设立预订“奔的”的热线电话;和机场运管洽谈,在机场二期建设中开辟“‘奔的’绿色通道”等。
大众公司的许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着手做一些调整,一车两人制就是近期推出的新制度。许先生介绍说,公司将为每辆车配备两个司机,每辆“奔的”承诺给公司的月租金变为13200元,一个司机承担6600元,虽然费用比原来多了1700元,但是这笔费用中包含了保养费、管理费、材料费等,而这些在原来都是要司机自己掏腰包的。许先生还透露,这几天已经有一些人闻讯前来应聘了。
管理部门更没有闲着,而是拿出了更切合实际的减压举措。面对高涨的油价给司机带来的压力,8月5日,杭州市宣布了对城区出租汽车养路费减半征收的临时措施,8月19日,有关部门再次召集各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商讨高油价下的减压方案。
“‘奔的’可以多做婚车生意”、“尽量包车跑长途”……很多市民听说“奔的”生意不好也纷纷出主意。
观点
我们需要“奔的”
杭州的“奔的”自上路以来——确切地说,从要引进“奔的”的消息传开以来就备受争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家媒体的一篇文章《我们需要奔驰出租车吗?》,直指“奔的”是“形象工程”。该文最终表述了这样的一个结论:“我们需要的不是豪华出租车,而是一个更为合理、有效率而且人性化的公交系统。”
虽然对此结论记者也深表赞同,但文章在批评之时显然偷换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在杭州总计7200多辆的出租车当中,40辆“奔的”只是其中的近1/200。换言之,只有杭州的7200辆出租车都是“奔的”,以上结论才是成立的。
那么,我们需不需要“奔的”?记者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这两天的采访中,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市民,都对“奔的”抱有一种良好的期待。而对于“奔的”司机们来说,如果真能赚到钱,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只要能让“奔的”改善经营状况,这完全是一件“多赢”的好事。
事实上,在现阶段,用50万元一辆的奔驰做出租车不管从什么角度去分析,它都不可能像桑塔纳那样成为大众化的出租车。
正如管理部门所言,近年来在杭州举行的各类会展、大型商务活动接连不断,大量国内外商务人士来杭经商、旅游,产生了更高档次车辆服务的需求。杭州作为国际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有少量高档次的出租车是与城市定位相吻合的。少量的“奔的”,正是市场细分的结果。
举个不算恰当的例子,在房地产市场,有大量普通的公寓楼,也有较低比例的排屋、别墅——因为它可以满足一小部分人更好享受的要求。假如市场上所有的地产商都在开发别墅,那才是不正常的。
有人认为,“奔的”是否有必要,应该让优胜劣汰的市场说了算。但记者认为“奔的”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的政策扶持、企业对司机的员工化管理都已经说明,少量的“奔的”和大量的普通出租车是两码事。
2004年2月,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西博办主任冯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这样的话(指投放“奔的”——记者注),我们搞一些大型节庆、会展,在邀请贵宾、要员的时候,就不需要自己来组建小而全的车队了,完全可以借助出租车市场来提供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可见政府投放“奔的”的初衷,还有改革政府用车的考虑。
而在记者接触到的市民当中,绝大部分都对“奔的”的存在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奔的”使乘客在市场上多了一种选择。一位陈姓市民说,其实对于杭州本地人来说,“奔的”在城市形象上的意义,远远大于给市民出行提供方便的价值。
所以,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我们现在真正要做的是,大家一起努力来为“奔的”出出点子,既让“奔的”留在市场上,又让“奔的”司机跑得欢。恐怕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