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金融市场一直惹人关注,也频频引起争议。
“自从去年4月金融宏观调控使银行信贷抽紧后,民间借贷快速增加,2004年下半年温州月均民间借贷规模比2003年增长了17%。”温州市十届人大代表、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透露。
与此同时,民间借贷利率也上升了36%。受此影响,温州当地银行业的贷款利率纷纷上浮。据中国人民银行监测,在2004年10月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和提高法定利率水平后,温州银行业2005年一季度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2004年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法定贷款利率0.27个点的上调幅度。
民间金融市场对于温州的整个金融有多大的影响力?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对温州的民间金融市场情况和银行业进行了调研,以此为基础撰写的《区域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比较研究》的报告已经完成。
报告指出:“温州区域金融结构的关键性特征是突出的二元结构,纵观温州民间金融市场25年的发展脉络,民间金融市场正由持续、快速、活跃的发展转向增长放缓、停滞和在区域金融结构中的逐步边沿化。”
民间融资比重下降
“在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之后,民间金融渐渐式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一名负责调查区域金融的负责人称。
25年来,温州民间金融在整个金融市场中,虽然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比例却在降低。央行的报告给出了一系列数据,说明民间金融的边缘化。
据央行统计,1980年前后,温州民间融资约为4.5亿元,而1980年温州全市贷款余额亦仅为7亿元,民间融资约占银行贷款的65%。到了1991年左右,民间融资快速发展,民间融资约为银行贷款的80%。2001年,民间信用规模总计已经超过了300亿元,但2001年温州银行贷款额已经上升到708亿元,民间融资占整个金融市场的份额开始下降。
这从民间借贷利率的变化也可以得出结论。由于民间借贷利率是完全市场化的利率,利率变动情况以及与银行贷款的利差不仅反映了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也反映了民间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利率越高,利差越大,大致上可以认为市场越活跃。1995年以前民间借贷利率超过30%,1990年以前两个市场的利差超过20个百分点,此后则基本持续下降。利率和利差的下行也表明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放缓。
民间金融的形式亦在不断变迁。1980年代除直接借贷外,主要还有合会、企业集资、“银背”活动、挂户公司、私人钱庄、典当商业等,形式多样;1990年代民间金融新出现的典型形式主要是共180多家的农村合作基金会、融资租赁公司以及一些农村金融服务社等,形式多样性降低。
2000年以来,金融服务社等被撤并,集资、银背等金融“三乱”受到挤压,民间金融形式主要是直接借贷和一些投资项目的集资等,活跃程度明显下降。
“地摊的生存空间最终将被专业超市蚕食,这是大趋势。”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一名高层如是形容民间金融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