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的调查对象认为上网是为逃避现实
“有个同学刚刚失恋,现在每天就泡在寝室里挂机,实习也不去,工作也不找,只在‘突然觉得饿了’的时候,才吃点东西。”宁波某高校的一个学生说起“上网成瘾”,立马就拿出同学的情况来举例,她感叹说:“肯定是在现实中受了打击,只有到网络上赢得游戏才能找到成就感。”
在近1500份的调查问卷中,有50.4%的人认为有些人迷恋网络游戏是为“弥补现实生活的缺陷”,45.2%的人认为过度上网是因为“迷恋网络世界的虚拟”,还有36.6%和13.2%的人分别认为是“生活太单调”和“对学习没有兴趣”。
“很多家长觉得是网络害了他们的孩子,如果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孩子们就会一心一意地读好书,按他们的想法来做。”杨迪老师分析说,其实有很多所谓的上网成瘾情况,是家长和老师归因错误,判断错误所致。
她认为,很多个案在上网之前就已经有了很多的现实问题。比如学习困难,来自于现实环境的评价不高;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家长的理解;行为规范有问题;家长比较宠爱等等。青少年限于阅历和智力,要能够很好地处理这些现实问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处,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又特别敏感,而网络恰好成了他们回避现实问题的最佳去处——网上可以聊天,可以玩游戏,可以忘却现实的烦恼。因此很多个案,不是因为“上网成瘾”导致学习困难、成绩下降,而是因为学习困难,成绩不好,他们才选择了上网,而过度上网又反过来加剧现实问题的严重性。
【支招】
家长别视网络
为“洪水猛兽”
虽然出现网络成瘾症状的青少年毕竟只是少数,但其中也显露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让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除了其本身性格和心理上的原因之外,家长的望子成龙心切,商家的不计后果、学校教育片面的评价体系等也难辞其咎。
“对于网络这种现代化的了解世界的工具,不可能不让青少年去接触,只能从教育入手。”杨迪老师建议,各级相关的组织要尽可能多地提供家长学习的机会,以解决家长碰到的困惑,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家长就是帮助青少年;同时要改变学校教育的模式,利用各种机会和场所开展健康的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活动,开设关于网络技术的相关课程,教会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还要加强青春期教育,通过正常的教育渠道,告诉青少年他们想知道的东西。
链接
三种因素诱发“网瘾”
华中师大陶宏开教授认为,主要是三种因素诱发“网瘾”。
首先,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孩子成为网瘾患者。许多家长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
其次,还有许多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承认而沉迷于网络。
第三是由于人际关系不好,希望上网逃避现实。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网络成瘾症诊断标准
1、上网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只有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的时间比预定时间长。
3、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4、每当因特网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惟一办法。
6、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7、因为迷恋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8、在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时有所悔悟,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9、因为长时间迷恋因特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如昼夜颠倒)、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症状。
如果有上述4项或4项以上表现,同时每日上网时间大于4小时以上,一周上网时间大于5天,并已持续一年以上,并且伴有精神症状、躯体症状,那就表明患上了“网络成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