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在杭城各大高校的张贴栏上,各式各样的招聘、宣讲会海报占据了不少空间,更吸引了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的眼球,而校园BBS上,“job版”的关注度及点击率直线上升,成为不亚于校园“十大”的一个网上聚集地。下沙某高校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人表示希望尽快找到工作。
明天校园招聘会大幕将拉开,2006年应届毕业生也将走进招聘现场,去为自己谋一份未来,明年的就业形势到底如何?本报特意请来有关专家,为应届毕业生拨云见月。
杭城人才需求增幅放缓
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明年浙江高校毕业生总数17.6万人,比今年增加3.6万人。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日益增多的应届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竞争趋于激烈,此外,由于研究生的扩招,也加入了与应届本科生竞争的行列。
上周三,省教育厅副厅长蒋胜祥在浙江财经学院指导就业工作,他认为2005年的就业有几个特点: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平稳,专科和高职高专的就业率急剧上升,而本科生的就业率低于往年;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趋于理智;自主创业大幅增长;杭州、宁波、温州仍是毕业生接收大户;自主就业也占较大比例。
蒋胜祥说,尤其是本科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处于“上压下挤”的状态,上面有研究生,下面有优秀的专科生。
“就业形势和经济运行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杭州市人才市场副主任魏祖平点破了明年就业大走向,今年开始,国家宏观调控加强,讲究经济运行的平稳性,这就意味着明年就业岗位的增幅也将趋于平稳。
魏祖平说:“近几年,来杭州市人才市场招聘的岗位整体上都以30%的速度在增长,但是以目前的经济政策来看,明年的增长趋势将有所放缓。”
和岗位增长幅度相反,每年毕业的学生数却呈快速增长趋势,因为前几年扩招的缘故,这几年每年应届毕业生都在呈增长趋势。“2005年杭州市市区内非师范类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为1万余名,估计明年的增长幅度将保持在20%。”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形下,魏祖平建议应届毕业生应当先就业再择业,提早了解就业市场,多收集和就业有关的信息,在找到和自己大致匹配的岗位后就应当抓牢机会就业。
“外向型”供需渐成气候
浙江是经济实力比较强的省份,客观上成为吸引外地生源的一大引力。在杭州市人才市场举行的针对2005应届毕业生系列招聘会上,出现了许多外地生源的面孔,宝鸡文理学院的陈诏就是其中之一。据他介绍,同班同学已经有十多人在浙江找到了工作,浙江活跃的民营经济是吸引他们主要的原因,在浙江学一些经营的理念,再回到家乡去创业是许多人来浙江的原因之一。
“和外地生源比起来,本地生源显得更挑剔。”杭州市人才市场工作人员说,本地生源中有一部分人都喜欢找稳定性强、福利待遇好的工作,而且都希望一步到位。这样的择业观念使他们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和外地生源纷至沓来的情形相反的是,我省一些企业都纷纷喜欢去省外找“外援”。据今年由江浙沪三省(市)人事部门共同主办的长三角网上人才交流大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浙江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浙江的民营企业,都将长三角地区网上人才交流大会作为对省外进行广泛揽才的重要渠道之一,这就是说我省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一省的地域,2005年浙江地区共有2288家单位参会,推出各类专业岗位达33006个,相比去年增幅非常大,发布的各类专业岗位比去年增加了11830个。
高新行业:真正的人才高地
据杭州高新区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高新区对计算机、软件、通信、集成电路设计、动画制作等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截至2004年底,全区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8万余人,其中博士400人、硕士2600人、留学人员400余人。今年1至10月,已经引进中专以上各类人才13000多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700多人,比去年同期增长66.78%。今年已签约2005届各类大中专毕业生6000多人,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0%,中高层次、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量均呈现了显著的上升趋势。
基层就业:沉下去就有机会
和往年相比,今年更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去就业。以国家公务员招考为例,首次明确规定有三分之一的岗位用来招考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鼓励应届毕业生沉到基层做一番事业。
嵇小峰是湖州德清去年招聘的基层村官之一,在经过一年多的基层工作锻炼后,今年顺利被选送到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他说:“一年半左右的工作时间,我大都在路边度过,监督村里康庄工程的建设,路修好了,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魏祖平副主任说:“现在许多应届毕业生都喜欢挤在一两个大城市里找工作,心态都比较浮躁。其实各县市以及私营企业里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应届毕业生如果能把就业重心下移,不但能够减少自己的就业压力,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办事能力。等到一两年后再重新择业,心态及资本都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