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刊发了题为《齐心协力筑小巷———记杭州市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文章如下:
近日,杭州市文三路29号对面巷道路平整,街面整洁,绿化一新。谁能想到,几个星期前,这里还是路面严重破损、市政管道老化,晴天灰,雨天泥,天黑易摔跤,进出不方便。居民们说,是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改变了这里的面貌。
而这种改变,正在杭城300多条小巷子里悄悄发生。
市政府:确保改善316条小街巷
2005年初,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城全面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致力于改善小街巷的路面、景观与设施,解决街巷居民出门行路难问题。
杭州城背街小巷众多。多年来,住在其中的居民连出门上班、回家停车都很困难。
杭州市上城区有条馒头山路,是馒头山上的居民上山下山的唯一通道。一到雨天,路面满是泥泞,路上也没有灯,一到晚上就成了黑灯瞎火的地方。这里也没有生活排污设施,四周整日臭气熏天。
去年,杭州市实施了“平路工程”。经过改造,这条昔日的山路变成了水泥马路,两旁有了自行车道,还装上了路灯。市改善办的谢德林回忆说,完工那天,居民们声声泪下,感谢政府。那一幕促使市政府下决心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做点事。
2004年11月,工程立项。今年年初,市背街小巷改善办公室成立。3月,部分街巷完成规划设计,并开始施工。根据原来的规划,杭州市今年将改善背街小巷205条,街巷总长度约134869.4米,面积约993451.6平方米,涉及30个街道、10个乡镇、208个社区、16个村、15个经济合作社。然而,在此过程中,要求增加工程量的民意和呼声不断反映到决策者那里。工程最终确定了“力争完成361条,确保完成316条”的总体目标。如今,全市共有300多条规划街巷正在进行施工。
各部门:通力合作解决困难
为抓好工程实施,市改善办根据“先易后难、分批实施”的要求,确定了111条道路为第一批,先行组织实施,边实践边总结经验。
小巷工程虽“小”,涉及的部门却很多。尽管成立了改善办,但许多工作仍然需要城建、城管、交通、电力、水利等多个部门协同完成。为避免出现“谁都管,最终谁都不管”的情况,市委定下“谁家的孩子谁抱养”的原则,决定由部门负责的工程,就由该部门出钱出力。
杭州市房管局编制了“平改坡”和精品小区计划以及沿线危旧房的修缮计划;市交警支队根据改善项目计划,派员对2005年实施的所有街巷进行查看,调查摸底,编制背街小巷改善项目与缓解交通“两难”的结合方案;为解决电杆架空线的“上改下”问题,市电力局多次增加工程量。300多条小巷,有182条具备“上改下”条件。工程原计划改64条,市委、市政府要求增加。3月29日沟通后,电力局同意新增10条街巷。4月1日,市改善领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例会再次要求增加39条———为此,电力局需多投入上千万元的资金。
市委宣传部、市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参与到项目中来,市“两难”办也积极介入,市人大、市政协还开展了对各城区背街小巷改善工程项目的调研……市改善办表示,部门不论高低,单位不论大小,都在积极配合,通力合作,给予了“小”工程以“大”支持。
承建者:文明施工,让居民满意
背街小巷一般就在居民楼前,施工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居民的饮食起居。杭州市委、市政府很担心施工会“扰民”,因而着力倡导文明施工。
5月25日上午,文三路29号对面巷的陈大妈和黎大妈带着一面绣有“精心施工、为民造福”的锦旗来到西湖区小巷工程指挥部,说了四个“想不到”。她们说,一是想不到会那么舒心。小巷路面挖开,道路泥泞不堪,施工队主动修建了临时便道,还经常搀扶老人过路,帮忙搬自行车。二是想不到会那么耐心。大多数居民对市政工程都不太懂行,当居民提出疑问时,现场工程技术人员都能耐心给予解释。三是想不到会那么诚心。大妈说,在一次施工中,一根年久老化的自来水管突然断裂,施工人员当即向居民说明原因,还组织人员用水桶给居民送水,并以最快的速度更换了水管。四是想不到会那么细心。居民们经常看到工地负责人郭经理在现场检查施工质量,一次在回填土中发现有块稍大的石头,大家都认为没多大关系,但郭经理仍然决定重挖开来,换成了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