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成功的企业也大抵有一个相似的内核———创新。
然而,每个企业的诞生、成长、壮大,其脉络、经历又都各有不同———行业不同、技术不同、团队不同———他们的每一个故事,因而也都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今天起,我们推出“浙江自主创新系列报道·技术创新篇”的成功企业样本,带大家去认识这些勇者和智者,切身体会他们曾经面临的困境、曾经作出的艰难而勇毅的筹划和决策,洞悉他们如何突出重围,拓出一片新天地!
像极了一部小说的开头。
当陈迎庆坐在厂房中间透明的会客室,环视着上万平方米厂房中忙碌的工人,像个打了胜仗的将军,以骄傲的姿态,展示着身上的伤疤———
“除了罢工上访,许多最终倒闭的国企该经历的事,我们都经历了。”啜了口龙井茶,现任浙江比例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例公司)研发总经理的陈迎庆的思绪,回到那个多事的夏天。
那一年是1998年,除了40年不遇的高温还有长江特大洪水,对于陈迎庆来说,更有切肤之痛的是:厂子濒临倒闭。
【破釜沉舟】
拍着脑袋想出一个企业名字
那会儿这家公司叫做平湖塑料厂,员工46人,濒临停产。
现在比例公司有员工200多个,他们每一个人都熟悉公司改名的故事。
1998年5月,在一片国企改制的大潮中,积弱难返的平湖塑料厂酝酿改制。资产盘点的结果非常凑巧,公司资产负债均为800万。董事长朱万强苦笑着拍了拍脑袋,“这不是1∶1么,我看我们新的公司就叫做‘比例’好了。”
当时谁也没敢想,这家拍着脑袋想出名字的净资产为零的企业,最终能发展成国内同行业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企业。
3个月后,新成立的比例公司正式运行。“这时我们突然发现,失去原来国企的那一套保障,企业突然变得寸步难行。”陈迎庆回忆,当时每个月最挠头的就是发工资,企业基本停产,包括管理层在内的46名员工的生计都成了问题。把最后能赚钱的生产线停了
在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8月份,公司董事会决定公司进入全面停产状态,全体员工进驻平湖宾馆,商讨企业的生存问题。
“当时提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想法,就是要坚决抛弃原来的低端产品,以较高的起点来迎接市场的挑战。”
事实上当时的厂里,惟一还有些销量的产品,就是低端的酿造膜和杂乱的饮料外包装。抛弃这条最后的生产线,留给比例公司的只有破旧的厂房和46个人心惶惶的员工。
【意在劲先】
钱少做钱少的打算
事实证明,正是平湖饭店背水一战的决定,使比例公司最终扭转了传统低技术含量制造业的企业体制,开始向高技术含量、高利润的科技型企业转型。对比例公司来说,从这种变化中尝到甜头的时间来得不算太迟。
平湖宾馆会议后,比例公司投入了10万元“巨资”,进行市场调研。当时确定的主打目标是为国内乳制品生产厂家生产外包装袋。“当时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品牌,所采用的包装袋都是传统的包装袋,以我们当时的技术手段就能生产。”陈迎庆回忆,当时把创新的目标定在了对乳制品包装袋图案的设计上。
第一桶金由模仿得来
没有专业的研发人员,工科出身的陈迎庆就带着几名员工逛超市,研究国外食品的包装图案,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并将设计好的样品免费发往各乳制品公司。
这项现在看来有些稚嫩的营销手段在当年起到了轰动效应,包括黑龙江龙丹乳业、济南嘉宝乳业在内的一批大公司在见到样品后非常满意。
1999年底,仅仅依靠乳制品外包装的创新,比例公司年销售产值提高了30%。
【脱胎换骨】
研发团队开始名副其实
尝到甜头的比例开始坚定走“技术派”路线的信心。主管技术研发的陈迎庆认识到,外包装图案的创新仅仅是耍了个小聪明,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而且容易引起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企业要发展,当务之急是需要有自己的研发团队!
1999年,8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比例公司的,陈迎庆的研发团队开始名副其实。之后几年,大批具有高学历的技术人员陆续补充进比例公司。据陈迎庆介绍,到目前为止,公司拥有2个研发梯队,专业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有16人,并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
在建立研发团队的基础上,比例公司开始有意识地与国内著名高校联手,先后与浙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合作,依靠高校的技术优势进行公司的产品革新。其中浙江大学与比例公司共同建设的研发中心,已经发展成为浙江省级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都超过收入的15%
单纯从投入来看,比例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是相当大的。据陈迎庆介绍,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均占销售收入的15%以上。2004年9月,为了开发出国内领先的高阻隔铝塑复合膜技术,公司一次性投入200多万元。
对认准的研发项目,公司不惜成本进行研发,但“为了避免盲目‘砸钱’研发,在充分调研后,公司每年要‘毙’掉好几个技术研发项目,最终确定1至2个技术研发项目,进行重点攻关。”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助理王彤说。
【雄心勃勃】
21项新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一年开发一种新产品,储备一种新产品。”这是比例公司提出的目标,事实上对技术创新高投入带来的高回报,远远超过了陈迎庆的预期。据介绍,比例公司目前已有21项新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公司主营的5项产品都是专利产品。而与此同时,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了2.5亿元,拥有伊利、蒙牛、光明等一批固定的国内知名乳品企业客户。
一切才刚刚开始
“公司发展到现在,技术创新已经不再着眼眼前的利益,更倾向于攻克行业技术难关,以达到不败。”陈迎庆表示。在乳制品行业内,包装袋的破包率一直是个难点。简单地说,一个集装箱的牛奶,如果有一包破损,很有可能1/3个集装箱的牛奶都会受到污染。而过去破包率一直在万分之十左右。
比例的研发团队最终攻克了这个难题,他们推出的纳米碳酸改性塑料包装薄膜新产品,使乳制品包装袋的破包率从原先的万分之十降到了万分之五以内,并在国内包装企业中创造了乳制品包装袋5天内不破损的佳绩。
“技术好了,客户自然就上门了。”陈迎庆介绍,2003年之前,公司每年销售的乳制品外包装一般为6000吨,2004年增长到9000吨,今年预计能达到1万2千吨以上。同时,公司的技术开始吸引国外市场,法国达能公司曾多次派人与比例商谈合作。
一切才刚刚开始。在一份比例公司的介绍资料中,这家公司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3-5年之内,这里将成为国内三大乳品包装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