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做鞋的温州红蜻蜓集团今年在永嘉办起了鞋文化博物馆;“中国笔王”宁波贝发集团则办起了文具博物馆;国内第一家获得文物部门批准的民间服饰博物馆———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近日在上海南汇正式开馆。据了解,目前浙江一些行业领军企业还在筹划打火机、锁具博物馆等……
老板办私人博物馆,多年前早有先例。这些老板们富裕后四处淘古董,聚拢来建个博物馆,大多有装点门面,附庸风雅之嫌。可是,从近年看,许多民营企业家的热情转向创办企业博物馆,却极富新意。
“一掷千金”觅展品
“红蜻蜓”的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今年5月开放,而收集民间展品的工作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
鞋文化博物馆收集了我国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鞋履300多件,为此,博物馆掷千万资金,每年还要花费100多万元的固定维护费。温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津龙曾在该馆内大长见识,他告诉记者:“参观了这个博物馆,才知道直到清代,我国的鞋子、靴子都是不分左右脚的。鞋子有左右之分,其实是从西方引进的!”红蜻蜓集团办公室罗主任则对记者说,温州素有“中国鞋都”之称,但与赫赫大名不相匹配的却是产业文化的虚弱。“红蜻蜓”不仅成立了鞋文化博物馆,还专门成立了鞋文化研究中心,聘请温州民俗学者叶大兵任常务副主任,安徽颇有名气的工艺师曹伟任研究员,整个研究中心总共“养”了6名专家,发6份工资。博物馆开放至今,6名专家不负使命,不仅在民间不断收集新的展品,还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鞋类文化辞典,发行了全国第一套鞋类个性化邮票。据透露,“红蜻蜓”还准备开拍鞋文化连续剧,成立鞋类科技馆等。
美特斯·邦威的民间服饰博物馆,也经过了数年艰苦筹备。这座由清华大学教授唐绪祥设计的展馆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俨然就是一个华服美饰的“大观园”。馆内藏有从元朝至今的珍贵文物共5000多件,包括清嘉庆明黄地十二章缂丝龙袍、清乾隆藏青织金妆花缎过肩蟒袍等珍贵宫廷服装;畲族、纳西族、白族、苗族、水族、侗族等三十多个民族的服装、织绣、银饰及织机、缝纫机、熨斗等。尤为珍贵的是已故著名文学家、中国服装史研究泰斗沈从文先生服饰研究的遗作手稿也悄然落户该博物馆,可谓镇馆之宝。
据记者了解,“红蜻蜓”的鞋博物馆目前正在等待被批准为全国旅游单位,从而在未来实现“以馆养馆”。而美特斯·邦威的服饰博物馆则已经成为上海“工业旅游”中的一个新景点。
“博物馆风”全球流行
对于民企争建博物馆之风,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教授认为是好事。“企业竞争最后靠文化,博物馆对内是教育,对外是形象!”依苏勇之见,相比一些恶俗的炒作,博物馆之类的公益事业对企业而言是名利双收之举。
“一个城市会将其历史以博物馆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一个企业壮大了,也会有把企业和产品沿革的历史记录下来的需求,无论中西,概莫能外。”马津龙说。他告诉记者,美国波音公司内,就陈列着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据记者了解,几乎所有优秀跨国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企业博物馆,微软、奔驰、波音、可口可乐、索尼公司等等。以1923年开放的奔驰博物馆为例,馆内收藏了从1886年开始、各个时代的奔驰产品,每年吸引48万人次前往参观。
苏勇教授曾经在丰田汽车和百威啤酒的总部参观了他们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设立在企业内,结合行业的发展史,介绍整个行业科技发展的过程,同时融入企业和自身产品的发展史。苏勇也介绍,“免费参观,是这些企业博物馆共同的做法。”
博物馆和扑克、连环画
熟悉温州经济的马津龙说,企业热衷创办博物馆,说明目前温州知名民企已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企业对于如何塑造企业文化依然“懵懂”,模仿、跟风极其普遍。“最初是正泰集团带的头,创办企业报纸,随后几乎温州所有的大企业都开始办企业杂志、VCD宣传片等。然后,企业文化的宣传升级为请央视大腕主持人为企业录音,并请国内著名作曲家谱写企业之歌等,譬如正泰集团就有徐沛东作曲的《正泰之歌》。”依据马津龙的观察,近年来,温州企业家们开始热衷于请形象代言人,美特斯·邦威请了郭富城、周杰伦,庄吉请了周华健,“红蜻蜓”请了十二乐坊。马津龙感慨温州企业家们惊人的跟风速度,“你去看,而今国内当红的明星基本都被温州老板们请了个遍!”。
“办报、办杂志,请代言人,现在发展到了争办博物馆,说明企业文化内涵在提升”。温州奥康集团行政总监周威说,“然而只有博物馆也不行,企业文化更多地应该体现在企业生活的细节氛围中,润物细无声嘛。”他颇得意于奥康的做法,一是将企业的故事制成连环画,“让员工深刻了解奥康的历史”。其次,是将奥康员工的“名人名言”收集起来,以漫画的形式制成扑克牌,让员工在玩扑克牌中潜移默化地感染企业文化。周威说:“这很好地传达了一个立志成为百年老店的企业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