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市场需求创新技术
浙商最善于玩转“市场魔方”
省中小企业局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88.6%的企业把市场需求列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市场导向型非常明确。
技术创新的路径一般可分为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两种类型。技术导向型强调技术创新的领先性,而市场导向型则围绕市场需求,把用户需要和改进现有技术不足作为创新源,强调技术创新的适应性和经济性。务实的浙江企业家绝大多数选择后者,从客户的需求中选择攻关目标,进行技术创新,同时把创新成果很快转化为市场优势。
原来专为欧洲电动工具大厂商贴牌生产的宁波中强公司,在欧洲市场摸爬滚打了七八年,是国内电动工具的老二,日子不可谓不好过。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辛辛苦苦只赚“加工费”,发展空间十分狭窄。2002年初,中强集团总裁陈诗歌得知德国有家名叫“卢茨”的有64年历史的老厂,因人力成本过高濒临倒闭,他们马上决定收购,经过艰难谈判,终收“卢茨”于麾下。收购之后,借助卢茨厂的研发人员,中强的创新能力强劲爆发。
最近,一家美国大客户提出一项“十分奇怪”的产品开发要求,当中强按要求开发出来后,对方感叹“这创意真好”。另一个例子是,中强最近开发的拉杆式切割机,具有激光定位功能,但成本较高,决策层吃不准市场前景。于是工程师把创意送到几个大客户手里,客户说“OK”。一位中国工程师说:“现在开发的好多产品,都是市场需求激发的;如果像以前那样埋头做‘加工苦力’,敲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曾有一份调查报告如是描述浙江企业的众多领军人物:80%是农民出身,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这也许是事实,但他们对市场非常敏感,能够很快地触摸到用户的需求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进行技术攻关和创新。
据省中小企业局调查,浙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新颖性主要限于国内水平且以企业范围为主,技术以改进型和跟进型为主,在提高创新成功率、缩短创新周期和有效降低创新风险等方面效果明显。目前,全省中小企业已建有技术攻关小组3.7万个,这些小组活跃在班组、车间,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工艺革新、产品开发等活动,每天都有革新成果问世。
没有不想创新的企业家
政府企业共同推动技术创新
不久前在杭州举行的人才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高峰论坛上,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诚在发言中一语中的:“我想,现在没有不想创新的企业家,只是怎样创新的问题。”
确实,制造与创造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创造是人类智力的核心,意味着新事物,新思维;制造需要精度,需要技术,但相对创造来说,也许仅仅是“依样画葫芦”而已。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是摆在浙江经济发展面前的一道题。
事实上,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一般都能找到创新的资源与方法。但是对那些居于产业低端的小企业来说,创新面临着技术与资金的双重瓶颈。据调查,浙江中小企业平均拥有技术人员仅0.39人,许多小企业、微型企业基本没有研发投入,但他们同样有着创造的渴望。
如何破解这些小企业的困境?以本地的块状经济为依托,以中小企业的需求为市场,建立共性技术服务中心,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转让、培训等服务,可能是一条“草根创新”的有效途径。
温岭的先导电机技术研究所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这是一家民营科研企业,他们的服务对象就是温岭泵业的小厂。“从去年开始,主动上门要求提供技术服务的越来越多。”所长林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研究所成立4年多,为当地的电机、水泵生产企业共设计了4000多台电机产品。
温岭的泵业是从仿制开始的,多数企业在100人以下,科技人员要么缺席,要么只有一二人,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几乎没有创新能力。根据这一状况,先导电机技术研究所为他们提供从产品开发、技术攻关到测试数据、检测设备、技术咨询等一系列的电机业共性技术服务,企业主只要一个电话,技术人员就会上门。由于他们开发的技术实用性强、贴近市场需求和具有服务价格优势,深受当地小企业的欢迎。
“政府手中握有各种社会资源,如果能够把经贸、科技、金融等多个部门的职能和资源都整合起来,通过类似的服务中心运作,这样技术辐射能量与动力就会更大!”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如是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