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国内成品油再次提价,已使浙江化工材料成本大幅上升。该省统计局统计显示,今年二季度,浙江化工材料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1%,比一季度还高出1个百分点。
由于石油涉及行业广泛、产业链长,国际石油价格首先会影响国内油价,并通过产业链进一步传导到石化行业、进而渗透到生产、生活各方面。
浙江省经贸委有关官员认为,石油等能源原材料的持续涨价,已导致该省发生较严重的上下游企业两极分化。当前,浙江工业利润明显向上游的基础原材料工业集中,下游的加工制造业在能源原材料涨价的高压下也步履维艰。这使得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浙江承受着较全国更大的涨价压力。
文具业:想涨不敢涨
从去年年初至今,国内塑料价格已经上涨了50%左右,作为塑料消耗大户的玩具和文具生产业也受到影响。不过,目前这两个行业竞争激烈,即使塑料价格高涨,很多厂家表示,暂时也不会盲目抬高产品售价。
由媒体引用温州文达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联鑫的话说,从去年底开始,塑料原材料价格一直在上涨,与此相反,产品的价格却很难提起来。黄联鑫说,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订单少了,利润也降低了。
温州市制笔协会副秘书长朱寿海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说,制笔业本来就是微利行业,一只水彩笔的利润只有几分钱甚至更少。主要靠量大,塑料原材料涨价后,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还是很沉重的。
纺织业:悄悄提价自救
“公司9月份以后出口的捷达化纤面料,将每米的单价从70美分提到了73美分。绍兴豪纳纺织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元清说,在一些厂家还在用价格抢外贸定单的时候,他们却悄悄提高了出口商品的单价。作为一个成功的例子,此前该公司和一家沙特客商签下了60万美元的出口定单,就是按照这个单价执行的。
面临着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浙江一些纺织企业与“豪纳一样开始提高单价来应对。
据了解,在绍兴更多的公司普遍面临着利润下滑的压力,甚至处于负利润的状态。比如同样的捷达化纤布,部分厂家为了拿到定单,将每米单价压低到65美分,肯定是亏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纺织出口企业酝酿提高价格的做法,其实是企业做出自我保护的策略。
塑料业:边走边看试着涨
塑料价格涨势猛烈,令宁波众多下游厂家叫苦不迭,有些已开始酝酿涨价。慈溪市某塑料制品加工厂王老板告诉记者,作为塑料盆主要原料的聚丙烯进货价大幅上升,受其影响,每个塑料产品成本上升了约0.1元。由于担心客户流失,他们一直没有涨价。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上行带着塑料涨价,上调产品出厂价就在所难免了。
“聚集”在宁波望春工业园区的几家塑料制品生产商也表示出了涨价的想法。张阿华是宁波君禾泵业制造公司的老板,由于国际原油价位的不断上涨,他们厂生产的家用水泵和园林工具销售毛利率下降了好几个百分点。“塑料价格再涨下去,产品只有提价了。他说。张所在的企业是浙江同类产品出口欧洲的最大企业。
但已试着涨过一回价的杭州新光塑料有限公司还是心存担忧。尽管与原材料价格上涨相比,塑料价格的上涨并不足以弥补增加的成本部分。但是公司却很快发现,这少量的抬价还是直接影响到了产品销售。“现在价格一涨,消费者接受不了啊,为了节省开支只好减少购买量。”
有专家表示,和油价上升带来的“伤痛”相比,不敢抬价可能是省内企业的“软肋”所在。出于竞争压力、销售前景等等考虑,很多企业不敢抬高销售价格,让人感觉到了“打掉牙齿往肚里吞”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