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在目前买手机就像买白菜一样便宜的市道,想给手机查个“病”却并不那么便宜。
从2001年开始,手机就已成为投诉量最大的商品,其中又以关于手机故障的责任方的争议最多。其实故障到底是人为造成还是本身缺陷,去鉴定机构一测就能水落石出。但高昂的检测费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作为我省惟一一家手机鉴定机构——浙江省手机检测站,昨天公布了一个的数字:去年全年该站受检的手机只有137部,其中对手机质量进行鉴定的个案仅17部。
投诉量与鉴定量反差鲜明
目前手机“三包”对质量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7天内包退,15天内包换。但这样的规定不能有效解决现实中的消费争端,消费者与商家往往会对故障责任方认定问题上产生争执。消费者认为是产品自身质量问题,要求退货;商家却认为是人为损坏引起的,拒绝退货。
“一方面投诉量不断增多,鉴定市场需求旺盛,可另一方面却是鉴定数量寥寥无几,这种倒挂现象不可思议。”面对两组反差巨大的数字,省信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技术部部长谢俊对记者说。
高昂鉴定费吓退消费者
这一怪象缘何出现?谢俊坦言,是高昂鉴定费吓退了消费者。
谢俊亮了一个不完全收费清单:鉴定是水货还是行货,收费100元;对手机性能进行鉴定,收费570元;鉴定手机进水情况和显示屏故障,收费1000元;而如果是进实验室检测,哪怕检测部件是外壳,最少也要3000元。
与此同时,手机价格不断下跌,一次鉴定费用可以购买数部手机。试想有几个消费者会因为手机外壳破了而愿意拿出3000元去鉴定,而且还要花费1个星期的时间等待鉴定结果吗?
他告诉记者,去年想来鉴定的消费者,平均一天不会少于五六人。有的打来电话一问价格,吓得赶紧挂了。还有的跑上门来一看收费表,当场就懵了。“嫌价格贵,消费者的想法很正常。其实全国都有这个情况,专家费、实验费,这些费用实在降不下来。”他说。
期待平价鉴定机构面市
“尽管如此,要公平地解决手机质量投诉,鉴定报告不能缺少。”在杭州做了10多年手机生意,杭州银盾移动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邬小荣向记者坦言,如果没有鉴定结果,不诚信的商家会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消费者,甚至要求消费者拿去鉴定作为挡箭牌;而商家有时很无辜的,明明是消费者人为造成的故障,可当消协和媒体介入后,只能做出让步以平息纠纷。“这样的处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手机质量投诉居高不下的现状。”他说。
“不光是消费者,商家也同样期待鉴定费用能走平价路线,让人人都鉴定得起。”他说。他希望有一天能成立一个收费低、效率高的手机鉴定机构。如果收费只有几十元,手机投诉就不可能会达到现在这样的惊人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