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拒接
《第一财经日报》最新获得的一份由浙江本地媒体在省内发起的《浙江商人培育继承人方式的调查》显示,有37%的“富二代”表示希望能自己创立一番事业;45%的人认为目前还不具备接班的各项素质,不愿意接受其父辈的事业。
调查分析,“富二代”们不愿继承家业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是,这些资产达上百万、上千万元的企业目前仍处于创业阶段,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小。
“我觉得我并不具备做生意的头脑,经营那样的企业,对我来说还很遥远。况且,像父亲那样经营辛苦、利润微薄的制造业,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我也根本沉不下心来。”张瑞凡说,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周游全世界”。
另外一个接班难的原因是,老一代浙商也并不希望他们的儿女继续吃他们那样的苦。温州华通机电集团总裁李成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在温州的一些中小企业家群体中,有很多人认为做生意是最苦的行当,他们“是决计不希望子女继续吃这份苦的”。
“拿着几百块钱去做生意,站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挨家挨户地上门推销。”李成文表示,这是很多民营企业创业时的状态,即使到了现在,很多老板们依然夜不能寐,“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是常事,哪有‘坐机关、吃皇粮’轻松啊!”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最新发布的《2005年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披露,该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存活率不到五成。报告显示,2004年浙江每天约有240家民营企业注册登记,但同时,每天也有130家企业注销关闭,存活率仅为45.83%。
“尽管已基本形成完善的企业制度,大型民营企业接班的第二代工作起来也并不轻松。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由于事必躬亲,且行业多属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相当激烈。没有充分的准备,年轻人是不会轻易接班的。”李成文说。
尴尬的职业经理人
家族化传承难以延续的情况下,浙江的民营企业开始探索引入职业经理人。
但尴尬的是,无论是政府的推动和企业的自主行为,在浙江一些家族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中,成效似乎并不是很明显,甚至连空降的职业经理人最后还是因种种原因而黯然离开。曾一时引起轰动的温州两大财团——中瑞财团和中驰财团,重金聘请的两名职业经理人都只在财团待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悄悄离去。曾担任中驰财团执行总裁的王绍庭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完成原始积累后的温州人很难放心把自己的资产、企业交给请来的人去经营管理。
温州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认为,民营企业家对职业经理人的“难以放心”,除了企业家自身的素质以外,还与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健全以及优秀职业经理人缺失有关。
“父亲也曾经想过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企业,但那么大的家业,他还是不放心,企业的生产、营销和财务分别掌握在几个亲戚手中。”张瑞凡坦率地告诉记者。
李成文介绍说,在他所接触的企业中,有一个年逾六十的企业家,由于子女不愿回来继承家业,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企业正面临着效益滑坡的尴尬。“等创业者年纪大了,结果只有两个,要么被淘汰,要么把企业转卖。”李成文说。
张瑞凡说,等父亲真正老了,他也许会回去。“但我还没有想好我该怎么做,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