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太阳暖洋洋地打在绍兴县富盛镇的钱家院落上,钱东兴吃力地把停放在杂物间的摩托车推出来,一直琢磨着该怎么把新买来的铁笼子焊到后座上。
钱东兴以前在镇上跑“摩的”,这辆嘉陵摩托曾经是他的主要谋生工具。那时,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骑着这辆摩托车上街拉客,每跑一趟赚个十元八元的。
“铁笼子焊上去,那就不能载人啦!”记者上前和他搭话。
“不载人了,现在载客饭没得吃了!”钱东兴说,现在农村的公交车实在太发达,镇上到绍兴市区10来分钟就有一班。镇里到各个村庄也有了公交车,不到半个小时就有一班。“公交车这么发达,谁还来坐我的摩托车?这个生意是不能做了!”
“那你把铁笼子焊上去干什么用啊?”
“收土鸡、土鸭用的。”钱东兴说,县里实行“村村通公交”工程,给他带来一件坏事,也送来一件好事。
“坏事”就是公交车抢了载客生意,摩托车面临“下岗再就业”。“好事”就是发达的公交系统给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原先出不了山的土特产,如今可以方便地走进城市。
“摩的”师傅开起餐厅
钱东兴在绍兴城南开了家餐厅,叫“野珍馆”。主要特色菜肴就是原来“窝”在山里的各种山珍,包括他收购来的土鸡、土鸭。“山里的东西可都是绿色食品,原汁原味的,城里人也喜欢。从开业到现在,生意火爆,钱也比过去赚得多赚得轻松了。”
钱东兴说,过去交通不方便,一天只有一两趟白板车,去一趟城里十分麻烦,有些村子还要先步行到镇里才能去得了市里。山区大量农副产品要往外运,但眼前一条条窄窄的公路,坡多、弯多,两辆汽车如要交会就非常困难,往往只能用拖拉机。那时,像他这样的农民是不敢想象进城开“野珍馆”的。特别是一些农民种的蔬菜,即使烂在地里,都没办法拿到城里去卖。
“若要富,先通路;要快富,通大路。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一般老百姓是使不上劲的。现在好了,路也拓宽了,公交车也开进来了,都是8米宽的水泥公路,十分好走,到绍兴市区,差不多只要半小时。”
村村通公交全省头一号
交通改善给钱东兴带来的命运变化,实际上是绍兴完善交通网络,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绍兴县交通局介绍,该县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从2003年开始,就实施了“乡村康庄工程”,着手对农村道路设施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经过近两年努力,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通村公路通达率100%和通村公路硬化率100%的目标。
目前,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接近100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75公里,全省领先,已形成以柯桥为中心,外接内联、快速顺畅、四通八达的开放式交通网络。
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方便农民出行,绍兴依托于完善的公路交通网,先后推出了“镇镇通公交”、“村村通公交”工程。全县现辖4个街道、15个镇,均已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共有市、县两级5个公交营运公司75路公交车行驶在全县城乡。
绍兴市汽运集团下属两家公司,总共投入了210辆公交车,开辟几十条延伸到绍兴各乡镇的公交线路。这些线路日均运送乘客5.1万人次。绍兴市公交公司也开辟了11条延伸至重点乡镇和郊外景区的线路。
如今的绍兴县,农民走出家门就能乘上公交车进城,城里人也能坐公交车到农村。
专家:搞城乡公交一体化有战略眼光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姜富明认为: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有利于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也有利于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促进城乡信息互通,提升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绍兴县率先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
浙江在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中,还要注意理顺城乡公交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合理配置公交资源,形成有序竞争格局;出台扶持政策,落实场站建设、配套设施、补偿机制等保障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公交在农村健康地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