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三:表哥的埋怨
来自江西的刘新印,现在是力邦居委会委员。他带青年志愿队到每个寝室修电扇,结果,一位上夜班还在睡觉的老兄把他们轰了出来。这时,处于尴尬之中的刘新印手机响了,电话里表哥声音很响,笔者站在边上都听得清楚,在说了他一句“吃饱了撑的”后,表哥要他在外打工只管赚钱,不要去管闲事!
受了气的小伙子一定要和笔者去文化宫杀两局乒乓球。结果,10个球没发完,他拍着脑袋说,办法有了,把坏电扇集中起来修。
2003年12月,在上级部门和当时镇里的支持和指导下,全国首家外来人员社区居委会在力邦村成立。通过“海选”,刘新印等4名外来务工人员加上老总蔡烈烽等3名投资公司代表,7个委员组成了社区居委会。另外,还从外来人员中选出了35名居民代表,按季开会讨论社区工作。
自从成立居委会后,刘新印他们就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的房客,而是主人,力邦村就是自己的家。
现在,社区每幢宿舍楼前都有一个意见箱,及时收集、处理、反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有人提出每天中午和晚饭后各播一次的广播节目,影响了上夜班人的休息。收到意见的第二天,广播节目就改为每天晚上播出一次。
湖北小伙申科在一家企业找到一个仓库保管员的岗位,但是企业要求有当地人作担保。申科无计可施时,居委会的物业部主任王裕钦主动为他担保,和企业签了约。目前,居委会的7位委员为近80名年轻人作了岗位担保,并建立了正常的岗位担保制度。
社区还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每当发现有些年轻职工因受到挫折或委屈心情不好,生活指导老师陈水娣阿姨便谆谆劝导。
街道的一位干部认为,自我管理,最大的好处是责任心的激发。他说,如果让一个人感到自己是孤立、边缘的,可能十几年后,他还是个外来者。当外来人员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会极大地树立融入当地社会的信心。
细节四:迟到的总经理助理
为了排练节目,心急火燎的顾韦丽赶到了力邦文化宫,还是迟到了。她很不好意思,大家却很体谅,因为知道她是从10多公里外的企业坐中巴车赶来的。作为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助理,现在的顾韦丽完全有条件住在企业所在地,但是她依然舍不得力邦村,宁可每天来回奔波。
担任力邦村青年中心副主任的顾韦丽说:“我还要住在这里,并不是贪图吃住便宜,而是有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初中毕业后从江西到奉化打工的顾韦丽,就是在这里,因为其能歌善舞并表现出一定的组织能力,被奉化市东升塑胶有限公司的女老总看中,成了总经理助理。很多人都是像顾韦丽这样,从力邦村这个民工舞台脱颖而出,成了企业的骨干。
在这里,60人通过苦读,将拿到高中学历证书,80人参加了电大和自考的学习,150人参加了英语口语培训。
分管力邦村的街道党委副书记李永正说,现在的力邦村,外来人员刚来时的那种拉帮结派斗殴现象没有了,随地吐痰的习惯改掉了,满地垃圾不见了,穿着入时了,举止文明了。力邦成了外来人员融入社会、快乐生活和健康向上的“伊甸园”。3年多来,这里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和其他重大案件。在累计居住的5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中,没有一人因违法事件而受过治安处罚。
据介绍,当地人对力邦“村民”印象很好,互相了解代替了对立和隔阂,从而形成了一个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