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世纪后期开始,我国出现了一种名为“四自工程”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模式,这种“自行贷款、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还贷”的全新投融资模式最早应用于桥梁、隧道等项目的建设,后来又被较多地应用于高速公路和普通收费公路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公路路网建设的快速发展,普通“四自”公路在路网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一些业内人士的话说,“四自”这个圈已经画不圆了。
为此,记者近日赴国内“四自”公路现象最为典型的浙江省进行了调查采访。
管理死结
一份来自浙江省公路管理局的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底,经浙江省政府批准的“四自”公路项目共十批211项,总里程5236公里,总投资约586亿元。至2002年底,已完成151项,建成3373公里,约占全省国省道干线公路近50%,项目投资约389亿元。其中还贷型收费公路1241公里,投资约149亿元,经营性收费公路2132公里,投资约240亿元。
“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收费还贷的能力越来越小,这种模式的生命力已经快消亡了。”在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地听到这样的反映。
在现代交通体系中,公路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受客观条件制约最小,地域覆盖面最广,使用的自然排他性最弱,与百姓生活也最密切相关。
从普通百姓的角度看,公路收费站犹如一张张“老虎嘴”,毫不留情地增加着百姓的用车成本。调查显示,按照目前一些地方的收费标准,通行费的成本已经明显超过了油费支出。
譬如据民盟浙江省委会的调查,320国道从千岛湖到杭州不到180公里的路程,设立了五个收费站,外地车沿这条“黄金旅游线”进杭州共需要缴纳100元的“买路钱”。
从管理者的角度,“四自”公路的业主单位也是有苦难言。超限行驶、车辆逃费、收费冲突等等矛盾都集中在路上。
而在“四自”公路收费站附近的老百姓和地方政府看来,收费站的存在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也破坏了当地的投资环境。他们成了收费公路的直接“受害者”。
收费之怨、管理之困、绕行之扰……种种矛盾构成了“四自”公路的管理死结。
权宜之计:加强管理
应该说,政府对于“四自”公路积累下来的问题还是有清醒认识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浙江省公路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收费公路是该省实施干线畅通工程必须突破的一大难点。
对于如何尽快突破这个难点,有关人士也提出了相关思路,如出台干线畅通工程收费公路大修项目奖励办法,使业主单位在实施畅通工程的投入中做到心中有底,尽早筹措和落实建设资金,加快投入、加快实施、加快进度;
开展审计工作。摸清收费公路的基本情况;开展对收费公路项目的审计工作,以摸清全省收费公路的收费经营、养护投入等情况。为测算每个收费公路项目实施畅通工程奖励提供基础资料;
加强指导、督促和考核。收费公路是实施干线畅通工程的一大难点,也是工作重点,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各级地方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加强指导和督促。结合公路法有关条款和国务院出台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综合手段,确保收费公路实施畅通工程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同时,出台干线畅通工程验收办法,以指导全省畅通工程的实施达到标准、统一。
另外,这位负责人还提出设想:按照公路法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在普通收费公路效益不景气,业主养护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建立收费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即对全省普通公路收费项目按标准确定养护经费投入比例,确保提留、确保使用,确保路况完好,在指定银行建立专户、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依法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