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 杭州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国六条"震动不大 杭州为何冷对"九部委十五条"

www.zjol.com.cn  2006年06月21日 15:06:5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国六条及其细则在全国很多城市引起了极大反响,但是在前些年颇引人瞩目的、有"全国楼市晴雨表"之称的杭州,却震动不大,杭州面对"九部委十五条"房产新政策相对"偏冷"的状况,说明了什么?

  "再踏上几只脚差别都不大"

  在全国不少城市为此次国六条"惊呼"的同时,杭州尽管也起了点波澜,但总体反应没有其他地方那么强烈。实际上,在杭州乃至浙江,真正对此次宏观调控"吃了一惊",是在去年国八条出台的时候。杭州楼市的供需关系才从持续7、8年的"卖方市场"真正转向为"买方市场",由"皇帝女儿不愁嫁"转变为"打折不断、优惠不断、送礼不断"。如果说市场有拐点,拐点就在国八条。

  不少业内人士评价说,这一拐点在千呼万唤之后终于出现,是因为市场诸元素从中看到了中央的决心,为不可测的将来感到恐惧,而并不是因为国八条有多少实质性的遏制力度,因为很多调控措施在前些年或是中央有关部门已经出台,或是地方政府已经实施过了。

  通和置业销售公司总经理黄海波说,其实最不好的感觉就是那种恐惧感,不知道以后还会有什么措施出来。香港一家著名开发企业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现在担心的是政策的连续性,就怕投入成本调整了方向,政策又变了,会造成损失。

  目前杭州房产市场销售缓慢,一季度纳入杭州市透明售房网销售的八大区域成交量为3118套,同比下降达55.5%。有的近年房产开发较密集的区,房地产企业入库税收同比下降达45%以上。

  正如一位房产商所言,杭州楼市已经倒在地上了,不论八条六条十五条,"再踏上几只脚差别都不大了"。

  已经"黯然神伤",再难"伤筋动骨"

  杭州算是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中先行一步的城市,不少做法在全国有领先意义。在国家有关文件之前,浙江、杭州就都曾出台过政策,今后不再批别墅等低容积率的住宅用地。杭州在2003年出台的"居者有其屋"政策有些措施力度甚至大于此次国六条及其细则,比如"对卖房收入恢复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尽管杭州市区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取消了这一做法,但是至今余杭等地还在继续实施。结果二手房价格不降反升,大批房源在挂价时宣布为"净收入",个税由买家承担。

  杭州还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居者有其屋"政策规定在住宅土地投放时,经济适用房用地和商品房用地要达到1:1。杭州还专门提出了两个"房等人"计划,到2007年要使住房困难户能随时申购经济适用房,拆迁户能随时拿到拆迁安置房,由过去的"人等房"变成"房等人"。根据去年5月的房交会上透露的信息,不少开发商纷纷改图纸调小户型,以适应国家调控方向。当时杭州市场可售房源就已经是以中小户型为主。位于西湖区三墩的一个著名楼盘,原本都是100多平方的户型,后来又重新拆分成一大一小两套,美其名曰"两代居",以新概念开盘。

  杭州还在2004年就建成开通"透明售房系统",将全市所有的商品房销售都纳入网上系统,每一个老百姓只要上网,就能看到每套房屋所在的区域、用途、价格和销售动态等实时信息,了解到一手房、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供需、成交活跃度、滞销房源数和市场成交结构等较为全面的情况,使"有房不卖"等营造虚假销售信息的行为无所遁形。杭州还出台规定,对发现"惜售"的开发商要列入"诚信"黑名单,进行各种处罚。

  正是因为在早些年就采取了这些目前在很多地方看来还颇"新"的措施,杭州楼市在今年以来京沪深粤一片喊涨声中却波澜不惊,始终处于"冷"状态。对杭州来说,这几年,来自地方政府的"新政"反复揉搓,已经皮糙肉厚,黯然神伤,在中央的房产新政面前,虽然感到心惊肉跳,但要再进一步伤筋动骨也不容易。

  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归根到底,良好的房地产市场结构应是两个体系并举,一是完全市场化的商品房体系,二是由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组成的福利保障体系。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二者不可偏废。

  不少专家认为,政府用行政手段直接介入户型结构,过去只有对经济适用房才规定套型、规定房价。为了防止从前有过的富人通过关系认购经济适用房牟利的现象,杭州规定,经济适用房只能是有限产权,住满五年才能上市买卖,买卖前要按照当时行情补交土地差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连经济适用房也买不起的人群,就提供廉租房。前些年,杭州还曾出现地段较远的小户型经济适用房竟有1000多套无人认购的现象。

  按照"十五条"的要求,商品房市场也要设立类似的杠杠。一位资深房产咨询师认为,商品房市场和住房保障市场这两个体系的责权利主体关系完全不同,商品房市场的土地使用权主体已经转让给开发商,风险和收益都是开发商的,而住房保障体系由政府供地,由政府负责销售把关,将这两种体系混在一起会造成谁都很难负责的局面,哪个体系都搞不好。应该让市场归市场,一切风波起伏让开发商愿赌服输;让保障归保障,一切保障体系建设不力的责任都明确归于地方政府,有问题就找政府,甚至可以建立问责制。责权利明晰,才能见成效。

  曾有不少专家撰文认为,土地储备制度搞招拍挂,价高者得,是地价上涨从而导致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但是也有一些专家以及杭州土地管理部门的干部认为,这类事利弊并存,杭州过去是搞"价高者得",没有其他任何条件,理由就是金钱面前人人平等,最简单的条件也是最透明的,没有任何权力寻租的机会。如果设立其他的条件,要防备"钻空子"行为,警惕部分"拿地成本"流入腐败黑洞,这种"隐性成本"也会抬高房价,损失国有土地应有价值。

  浙江星韵律师事务所建筑工程与房产部主任陈沸指出,大量低价同时也低质的房产正是中国几十年城市规划设计中一大弊端,因此陷入不断的"改善"、拆迁中,城市永远是个大工地,并不断上演拆迁的各种悲剧故事。实际上,低价低质量小户型的房产,在目前国内的住房市场中已大量存在,即充斥于大小城市的七八十年代的那批房产品,只要通过政策手段盘活市场存量,即可满足很多人在这方面的需求。

  有专家建议说,一个健康的房产市场,应该是一级开发市场逐步萎缩,二手房市场流动活跃,满足人民从基本居住到改善的不同层次需求。我国的房产自有率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无论是信贷还是税收,都应该采取降低交易成本等措施,尝试往这个方向去努力,这很可能会是解决房产问题的一个新出路。(方益波)


来源: 新华网浙江频道  作者:  编辑: 陈雪晔

相关稿件
·“国六条”引发震动 浙江房产市场格局面临变革 2006-06-16
·“国六条”实施后 杭州楼市开发企业面临洗牌 2006-06-14
·国六条在杭贯彻落实 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将大增 2006-06-09
·新“国六条”影响温州楼市 二手房交易萎缩六成 2006-06-07
·新“国六条”影响温州楼市 二手房交易萎缩六成 2006-06-07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