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黑望俄”的战略推进
进军黑龙江,对打进俄罗斯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回答这个问题,耿强有足够的发言权。作为娃哈哈双城公司总经理,目前每年对俄罗斯20万箱的茶饮料销售业绩,让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识到边境线另一侧的市场潜力。
“黑龙江开展对俄经贸合作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多种有利条件,是浙江企业拓展对俄市场时可以好好利用的。”耿强的总结为浙江企业指出了一个“坐黑望俄”的“走出去”战略。而这一点,同样也为黑龙江省商务厅对俄合作处处长杨大功所认同。他告诉我们,黑龙江和俄罗斯有长达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拥有15个沿边口岸,对俄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跨境加工区等载体,浙江企业不仅可以更快捷地进入俄罗斯市场,还能规避欧盟的贸易壁垒,“曲线”进入欧盟市场。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黑龙江企业更了解俄罗斯的政策法规,熟悉市场状况,如果与他们携手合作,闯荡俄罗斯的成功系数无疑会大大增加。抱着这样的想法,2003年,我省温州“金鱼王”等三家鞋企牵手黑龙江省东宁吉信集团,在俄罗斯的乌苏里斯克市投资兴建了一家鞋厂,如今年产量已达500万双,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不仅是携手进行市场开发,黑龙江省也是浙江企业利用俄罗斯丰富的智力资源的“关键角色”。
在黑龙江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负责人告诉我们,为推进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目前黑龙江已经搭建了莫斯科中俄科技园、哈尔滨科技城等五大平台,在这些园区中,企业可以和俄罗斯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这些科技园区是黑龙江为全国企业搭建的平台,我们非常欢迎浙江企业进驻。”他真诚地说。
浙商演绎边贸“升级版”
经过8个多小时的奔波,6月22日清晨,我们乘坐的火车从哈尔滨抵达黑龙江省的边境口岸城市——绥芬河。
在这个黑龙江省最富裕的县级市,浙商有着怎样的精彩“演出”呢?带着期盼,我们走进了位于市中心、中俄商人云集的“青云市场”,这是绥芬河最早的对俄贸易市场,也是很多做边贸的浙商“发家”的地方。
卢尧良就是其中之一。老卢是东阳人,1992年来绥芬河旅游的他意外地发现,俄罗斯商人拿着貂皮、照相机在交换中国的轻工产品。这一发现让他游兴顿消,立刻回浙江贩来一批棉衬衫,很快就被俄罗斯商人买走,轻松赚了两万元。首战告捷,老卢一发不可收拾,索性和爱人常住在绥芬河,一门心思做起了对俄贸易。生意越做越大,他一呆就是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