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新校全部受益名校集团化
今年下半年,下城区名校集团化战略亮出大动作,辐射全区东西南北中,安吉路教育集团入驻北景园;青春中学分校入驻东新园小区;江心岛教育品牌在三里亭小区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原江心岛中学教师学生整体纳入朝晖中学。新校依托名校母体迅速成长的“嫁接”模式、几所学校捏指成拳的“联盟”模式、相对成熟的名校作为一个完整的品牌扎根到更需要它并且更有利于发展的地方这一“移植”模式,因地制宜的实践证明,三种模式都颇有成效。下城区教育局局长周培植介绍,未来五年,下城区将新建中小学十余所,这批新校将在名校集团化的“助力”下站在一个高起点上,中部、南部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将迅速辐射到北部地区。
名校集团化敢于“跑步”前进需要底气,底气在人!这一战略“鞭打快牛”,老师争先恐后的学习劲头赛过自己的学生,下城区将在梯级名师培养的人才战略基础上,积极探索师资、管理力量的均衡发展,确保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全面实施。
西湖:再组建五大教育集团
15年之内,西湖区人口将从63万跃增到118万,新增教育资源幼儿园达59所、小学达27所、初中达11所。
“如果没有名校集团化战略,新的学校再漂亮也会空出来,老的名校再拥挤仍然挤破头”,未来五年,西湖区“名校+新校”的步子还将迈得更大,西湖区教育局局长吴吉春认为,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的目的,不是要把中等、薄弱学校逼进“死胡同”,成立名校集团就像是一个特别的“成人仪式”,成立集团的名校翅膀硬了,可以放手让他们在发展道路上尽情闯荡;而中等、薄弱学校是“幼子”,在成长上还需要“扶”一程,最终他们也要接受“成人仪式”,壮大自己。西湖区已排出了新名校栽培计划,这份计划又称名校集团的“种子工程”:翠苑一小、省教研室附小、省府路小学等等榜上有名,新引进的优秀教师也好,资金投入也好,开始向这些培养对象倾斜。到2010年,西湖区将在现有的集团基础上,再组建五大教育集团,使优质教育惠及面达到95%以上。
拱墅:三大知名公办小学向外扩张
2010年前拱墅区将规划新建幼儿园7所,小学9所,中学6所。
这几年来,辖区内的优质公办学校潜心于内涵发展之路,但是老百姓的需求呼声不容等待,名校的提质、扩张必须同步进行,扩张也有利于人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拱墅区教育局局长韩宝平透露,争取在2010年前,大关小学、卖鱼桥小学、拱宸桥小学等学校能拥有2个甚至3个校区;德胜小学、大关苑一小二小、建新小学、文晖中学、大关中学等校经过再次提质后,也同样具备扩张能力。为此,拱墅区将通过名师研修班、名师工作室、校长沙龙、挂职等一系列举措强化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优化人才引进的环境,打好“人”的基础。
“优质均衡,不是简单地‘削峰填谷’。”韩宝平介绍,该区在公共财政分配上坚持公平,无论名校或普通学校,多媒体设备、课桌椅、手提电脑等设施统一配备。同时把规模偏小、质量偏低的薄弱学校撤销,重新优化“土壤”细心栽培,例如小河小学自今年9月1日起,成为拱墅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今后将继续利用体制创新等方式培育名校。
江干:教育资源总量将翻一番
未来的五年,江干区通过大项目配套、政府投资、名校扩张、名企互助、社会办学等多种途径,将新建、迁建幼儿园10所,中小学20所,这相当于目前全区教育的资源总量。
江干区教育局局长陈秋芳介绍,江干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力争做好三篇文章:一是挖潜培育;二是引进合作;三是扩张做强。目前,董家幼儿园与浙大幼教中心达成合作办园意向;西子联合控股向江干区人民教育基金捐资1000万,建立江干区九堡科技园学校发展基金,积极探索“名企+名校”办学模式;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采荷实验学校共同策划把钱潮路九年一贯制学校打造成一流学校,积极开拓“高校+优质国有民办学校+新校”优质教育资源拓展新形式;丁桥大型居住区块与师范院校达成合作办学协议,下半年将继续加大九堡区块引进合作资源创办优质学校的力度;实施铁路幼儿园扩建工程,现将铁路幼儿园和采荷第二幼儿园合并命名为采荷第二幼儿园,同时与庆春广场二期幼儿园新组建采荷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实现区域内学前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