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锦芳说,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供需短缺的矛盾,各地大量引进了长白猪、快速型肉鸡等外来畜禽品种。
“这些外来畜禽长得快,很快就适应了市场化、规模化生产,还有人们消费习惯转变的需求,再加上养殖效益好,很快就把本地的淘汰了。”
举个例子:同样一只鸡上市,本土鸡至少需要饲养90—120天,有的甚至需要一年,而国外引进的快速型肉鸡只需40天左右就行,特别像成年的萧山鸡有十多斤重,这么大个头的土鸡,很难被现代三口之家的家庭消费所接受。
同样道理,虹桥猪、龙游乌猪等这些地方猪尽管有皮薄骨细、肉质好、肌间脂肪含量高及吃起来不嵌牙等优点,但它们都生长速度慢,一般一年才长到近百公斤,而丹麦长白猪只要120天,就能长到100公斤。
再不保护起来
只能在书上看它们了
“由于多年没有调查数据,舟山黄牛、北港猪、天台小狗牛,这些原有的优秀畜禽品种资源到底有没有?有多少?现在还没有准确数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任锦芳说。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底,金华猪种公猪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436头减少到40余头,嵊州花猪种公猪数量只有11头。其他如碧湖猪、兰溪花猪、淳安花猪则更少,只有保种场有5-7头的种公猪,在农村已很难找到。
此外,温岭高峰牛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1万多头锐减到现在的2000头左右,其中公牛不足80头;纯种白耳黄鸡从100多万只下降到现在的不足3万只。
按照农业部要求,我省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有:列入1983版《浙江畜禽品种志》的34个品种。
调查内容包括品种来源、群体数量、规模及近二十年来消长情况、濒危程度;体形外貌描述、体长体重、对品种的评估和品种拍照等等;还包括繁殖性能及役用性能如性成熟、初配年龄、发情季节和周期、产仔数、公畜精液品质等。
根据总体安排,这次全省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在2007年3月底前完成。
把品种资源搞搞清楚
是为了浙江生物的多样性
在蒋永清研究员看来,尽管现代科技可通过冷冻精液、胚胎保存等方式进行育种保存,“但是种群的遗传基因人类无法复制,一旦这些遗传基因随着种群减少甚至灭绝而消失,那将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任锦芳也解释说,畜禽遗传资源属于可变性和可更新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征。
“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全面查清畜禽种质资源的数量、分布、特性及开发利用最新状况,更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个好消息
说了半天的坏消息,最后再说个好消息。
萧山日报上讲,在萧山区农业局的牵头下,去年,萧山东海养殖公司从中国农科院家禽科学研究所引进了纯种的萧山鸡。刚引入时有1800只种鸡,经过三次筛选,现存1000只左右。据专家介绍,这1000只种鸡基因纯正,可以开始配种,进行大规模养殖。
明年,杭州人估计又能吃到萧山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