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的报告
先从一份报告说起。
2月2日,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于1988年创建,汇集来自130多个国家的2500多名专家)在法国巴黎发表一份评估报告摘要。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有超过90%的可能由人类活动导致。
樊高峰说,这是IPCC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暖的原因一直存有争议,这份经过审议的报告,代表了各国政府官方的态度。”
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气候系统的变暖是毫不含糊的,目前从观测得到的全球平均气温和海温升高,大范围的雪和冰融化、以及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证据支持了这一观点。
这份经过反复论证的报告预测:到21世纪末,在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计的全球地表平均增暖1.1至6.4℃。海平面上升0.18—0.59米。
樊高峰也是刚收到这份报告,出于谨慎,他没有向记者透露更多的、未经审议的报告内容。
“增暖6.4℃,这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你可以想像,一百年后的杭州,今天的最高温度可能会突破30℃,那时,我们可能都穿着短袖过冬。”他说。
在IPCC的报告中,专家发出这样的警告:高温、热浪、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很可能会增加,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的强度可能会增强。
在杭州暖暖的冬日,读到这样的字句,真有点不寒而栗。
2006:浙江气温异常偏高
事实上,正如这个冬天,西湖的龙井茶树提前抽出了嫩芽,变化已在我们身边悄然而现。
在2006年的浙江十大气象事件中,气温异常偏高排在第二位。
2006年的气温为近50年最暖,全省平均气温18.3℃。比常年偏高1.3℃,是1961年以来的气温最高年(与1998年持平),也是1997年以来的连续第10个偏暖年。
“气温异常导致浙江去年极端气象事件频发,且强度也比较大。”樊高峰说。
以台风为例,往年浙江一般在6月份受到台风影响,但去年的第一号热带风暴“珍珠”于5月17日就直扑而来,成为建国以来影响浙江最早的台风。7月份,对浙江未造成太大影响的强热带风暴“利碧斯”,却在湖南纠缠多日,成为建国以来登陆时间最长的强热带风暴。至于“桑美”,则是近50年来登陆中国大陆强度最强的台风,浙江共死亡193人,失踪1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7.37亿元。
在过去的一年,浙江全年≥35℃的高温日数平均为34天,比常年多16天。省内大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数是常年2倍。
2006的浙江气象事件还包括:大雾频发、秋季罕见干旱、雷电灾害频繁、遭遇50年一遇的秋季低温……
“这一系列气候异常现象,都和气温升高有一定的关系。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背后的黑手。 ”樊高峰说。
2006年9月13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就发表报告称,种种迹象表明“厄尔尼诺”已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域形成并将持续到2007年初,预计将有多个国家受此影响,在未来几个月出现气候异常。
专家表示,如果全球变暖1.1℃至6.4℃的话,那么,低海平面的国家、地区将会被淹没。上百万的物种会因此而灭绝,世界上可能消失40%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