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览在培训中心指导学生 摄影 陶玉其 冯益民
冬日的阳光洒在临安市太湖源镇东天目文化中心,在这个地方登高一望,轻易就能看见临安地区所特有的优美的田园风光。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凉爽的微风抚过脸庞,很容易就让人陶醉,并进而产生一种把美景绘在纸上的冲动。
在文化中心二楼的现代民间绘画培训中心,9个10来岁的孩子们紧紧地围在一位老人身边。老人正在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水粉画的具体技法,每年,他都要给孩子们培训50多个课时。
眼前的周览老人是光辉村人,今年已经87岁高龄,却依然耳聪目明。他精瘦干练,爬满皱纹的脸上雕刻着山地般的坚韧,以前,他在小学里长期做代课老师。曾经学过国画花鸟画的周老,最喜欢教学生们美术,而风光迷人的临安乡村,还有乡间朴实的农家生活,时时刻刻都给他以灵感。
1990年,临安文化馆办起了书画培训班,周览进行义务辅导。在那里,他第一次从同行吴法杰老师那里知道了农民画。这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
“1994年,我画的《打草鞋》被送到北京参加中国妇代会上的现代民间绘画展,入选了优秀作品,并被送给国际友人。”周览感叹道,“我恍然大悟:原来农民画也可以登上大雅之堂!”从此,他把农民画当作了自己毕生的事业,而此时他已经过了古稀之年。为了了解全国农民画的发展情况,他曾经从光辉村赶到临安新华书店去买书,跑了10多次,每次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接近两个小时,却收获甚微,因为有关农民画画本、技法、理论的书籍可谓凤毛麟角。
于是,周览开始参考周边其他人的绘画创作,其中农民画家王立勋的画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很快,努力结出了果实。1995年,周览创作的《百鸟朝凤》入选了首届全国农民画展,并获得二等奖。
周览的努力,渐渐地让农民画的概念,在周边深入人心,更多的人、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师,加入到周览的探索行列中来,富有个人特色的作品不断出现。光辉村和东天目乡的文化干部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发动组织了业余作者的培训工作。他们成立了书画创作协会,每年组织外出写生,选送重点骨干参加文化馆的美术辅导。培训的重点放在青少年身上。到去年底,培训班已经办了19期,每期二三十人,至今从培训班毕业的,已经有四五百人了。1998年,东天目乡因农民画而被临安市文化局授予“特色文化之乡”的称号。
年事已高的周览,已经找到了接班人。在东天目小学教书的年轻教师陈国伟和徐国梁,近两年跟随周老学习农民画,已经颇有所成,每月都有两三幅精美的画作出炉。
在培训中心的画室里,记者看到的绘画洋溢着浓烈的乡村气息:《挖笋》、《笋山风雨》描绘天目笋乡的典型场景;《雪夜护线》是2000年春节大雪天目山下南庄群众为电线除雪的真实再现;《买花布》描写生活好起来的农村妇女争买漂亮花布的场面;《小鹿找妈妈》更难得地体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环保主题。
“今年一月,我们参加全国少儿书画比赛的画已经寄出了。”周览对记者说,“孩子们已经成长起来了,我对他们在全国获奖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