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走访慰问了4户困难家庭。陈银燕、陈岩洪、陈乙亥、程梅秋,这些贫、病、残、老的困难党员、群众,虽然大都已列入低保,仍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给予更多关心。除了生活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外,特别是对他们的下一代在就学方面好好助一把力,让希望一直支撑着他们的生活。
下午,柿后村开始清运垃圾,调研组人员、街道干部、村党员干部一起参与。电视台记者跑过来拍了镜头后,有干部很自然地提醒我可以“收场”了,我说,我是来干活的,既然来了,活虽小也要干成。我们完完整整地清掉了一堆垃圾,整整运了两大车。出了一些汗,但我的心情并没有轻松起来,反而有些加重。
由柿后村的这件事,我想到了全市的情况。现在不少农村,垃圾成堆,其实并不是没钱去清,而是对这些举手之劳、唾手可得的事情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今天的清垃圾“大会战”中,无职党员来的并不多,其他各条战线人员的参与面也不是很广。村级组织和各条战线不动起来,群众就会“发”而难“动”,站在不同角度,叉着腰、拢着袖、背着手的评论员就会增多。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不光是自己能干事,而且也能让其他党员、群众都有事可干,乐意去干。
外表漂亮,公厕里面却无法冲水,臭不可闻;垃圾成堆,像小房子一样的垃圾箱却很难倒进垃圾。柿后村的这些情况折射出我市农村重建设轻管理的一个状况。我不忍心批评该村干部,他们做得很辛苦,也做了不少事。但从中可以看出,相当多农村干部群众做事求大、求新、求快、求洋的倾向的确很明显。村干部普遍喜欢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的事情。经济发展了,干部眼界也高了,惠民的事情中总或多或少多了留名的成分。
像垃圾清运、河道清理、公共卫生管理,有些事看上去虽小,涉及事却很大。我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说过,“三清四改”中的不少活不一定需要很大本事的人去干,但需要有很大耐力的人;不一定需要很多资金去干,但需要很多精力;不一定需要多大的人力去干,但需要很长的时间。
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牢固群众观,真的需要下大力气好好引导。从一家一户干不了的,老百姓利益直接、反响强烈、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做起。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使工作更贴近群众实际,需要一个教育、引导过程。我参与在一口池塘边种了5棵树,愿这些树在健康成长的岁月里,见证着柿后村一个个更加和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