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卖的“猫腻”触目惊心
虽说特卖的销售比专柜销售要快,但是如果和专柜里销售同样的货品,代理商还是会亏本,但为什么特卖还是那么受代理商欢迎?原因就是有人想出了暗中“偷梁换柱”的办法,这样才让小花车创造了高额利润,而这也是特卖场种种猫腻的根源。
猫腻一:为特卖定制生产
有时候一些品牌的老客户去特卖区买衣服,会发现花车里出售的衣服和专柜里的品质完全是两回事,虽然风格差不多,但是一摸面料就知道区别,这就说明这批货是专门定制的。说定制那是好听,其实就是拿着自己的货到小加工厂照模照样生产一批,和正宗的货品堆在一起,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来哪件是真的哪件是冒牌的。
这种定制的活儿,边柜品牌一般不敢做,做一次万一被品牌商抓住,罚金会让代理商得不偿失,所以他们的货品相对比较正宗,最多就是前两年的款式,那也无可厚非。但对中岛品牌来说,每个月都需要这样的一批定制货来冲高销售,这些货不言而喻就是假的。
这些假货相对比较难辨认,因为和真货的款式差不多,但如果买过专柜货的客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毕竟面料、纽扣等细节上有些差距,还是会留下蛛丝马迹的。
猫腻二:临时去市场批发
为花车特别定制算是“厚道”的,有个QD(品牌缩写)代理商嫌麻烦,直接去本地小加工厂搜罗货品,以超低的价格购进然后换成自己的标签。这个代理商还会根据“市场行情”,比如去年韩装超级热卖,他就派手下人去市场里大批量进韩装,统统换成自己的标签。
这种促销前“组货”的方式,代理商一般只在特卖上用,但有时候也会在专柜上使用。前两年年底,商场做“满就送”促销,扣点又不肯让步,代理商根本不愿意做促销,被逼得没办法,就只能把专柜当成一个大花车,市场上的东西拿来换上标签就卖,坊间就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猛料”,说是一个代理商直接打车从四季青批发上货,到了商场仓库把价格标签都换掉,三个小时之后就以几倍的价格在专柜里销售。
如果是专门定制的,除了面料之外款式、设计跟原单没什么差别,但是如果是市场里来的货,连基本的质量都无法保证。林老板说,他曾经进过一批货,卖出去有顾客来找他,说衣服洗过一次之后就变得很长很长,根本不能穿,但因为特卖货品“售出之后概不退货”,这个事情就不了了之了。这个“售出之后概不退货”的法宝屡试不爽,也成为特卖货制假的庇护伞。
遇到代理商拿市场的货充抵专柜货,还是比较容易辨认出来的。比如说,它的风格是否和专柜衣服的风格相差很大,如果是那样的话肯定是假的,如果对风格不了解,买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水洗麦(就是服装里面的小标志,上面写着用料成分、洗涤注意事项等内容),如果上面的标识和实际衣服的面料相差太远,也肯定是假的,又或者一批面料完全不同的衣服,水洗麦却完全相同,那也肯定是假的。
另一种方法则比较直接,如果这个衣服的厂家名称被代理商的电话号码覆盖了,也说明其中有问题时,证明代理商不希望货品出现售后问题顾客去找厂家理论,所以留的是代理商的电话。
猫腻三:去外贸市场找尾单
虽然花车特卖的猫腻大多出现在中岛品牌身上,但一些一线品牌也偶尔会使用这种“组货”的方法。因为一线品牌偶尔也会遇到跟不上货的时候,特别是一些订单在国外下的,进货周期很长,别的品牌已经开始做销售了,但是它的货还没跟上,商场也会给品牌施加销售压力。
不过,这些一线品牌做“组货”非常小心,货品质量不会以次充好,但其中也颇有玄机。据他所知,一个P字头的品牌就常常去一些外贸工厂搜集尾单,这些尾单的价格非常便宜,一件衬衫只要四五十元,但专柜里却能卖上1000多元。
虽然对顾客来说,这些尾单根本不能算是假货,因为人家拿的货是正宗的尾单,只不过以超低的价格买到的而已。质量、设计、款式上都和正宗货品无二,即便略有瑕疵,也不易被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