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1日讯
每年汛期,磐安县内各条河流下游的农民就为河面上大批漂浮物而烦恼:木屑、废弃菌棒、蕨根弃渣等随波逐流,沉积后腐烂,气味难闻,还影响了河流的水质。不过,磐安县今年推广家用型生物气化炉,吃掉了垃圾,减少了漂浮物,下游农民再也不用担心。
磐安县是我省钱塘江、瓯江、灵江、曹娥江四大水系发源地之一,拥有大小木制品加工厂近千家,每天锯木产生的木屑有近10吨,每年还有8万吨废弃菌棒以及磨制淀粉剩下的蕨根废渣等。这些废弃物放在室外焚烧污染大气,堆在地里占用地方,怎么处理呢?大盘镇学田村华源工艺品厂厂长马荣贵对记者说,以往厂里的木屑采用一次性方法处理,待到汛期,让职工推着翻斗车,将木屑倾倒到小河里,随洪水冲走。
一倒了事,图个方便的做法,引起该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建设生态县,眼睛不能只盯在本县的一片净土上,更要把眼光延伸到下游。于是相关部门投入人力和科研经费,联合浙江大学科研人员,研制开发家用型生物气化炉,并首先在大盘、窈川等乡镇农户家中试用。为了加大推广力度,磐安县出台政策,每安装一台气化炉,政府补助500元,大大激发了农民使用气化炉的热情。
这个会“吃”有机垃圾的新玩意,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大盘镇市口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华是首个吃“螃蟹”的人。去年10月,他家安装了气化炉。一家三口,每天烧饭、炒菜、烧开水只需四五斤木屑就够了,方便又省钱;而废弃菌棒、蕨根弃渣等,晒晒干也成了好原料。在大盘镇学田村,记者恰逢正在一家木制品加工厂拉木屑的陈新文,他告诉记者:“以前厂里的木屑全倒到溪里,今年我全买走了,这么一大袋只花一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