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杭州湾大桥的建设者们
|
为了确保大桥高质量如期建成,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高潮时,进场施工单位多达数十个,高峰时有6000余人同时作业。大桥建设3年多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建桥工人。据统计,截至目前,有200名建设者获得了“建桥功臣”称号。
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大桥Ⅰ合同项目部护栏作业队队长、现年38岁的柴世财就是其中的一位。3年多来,柴世财一直奋战在大桥建设一线,先后担任过工地生活区施工调度长、质检员、桥墩上部工区施工调度长、护栏作业队队长。他从一名普通的木工师傅成长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桥功臣”。
干工作要对得起良心
6月20日晚上7点,记者来到大桥Ⅰ合同项目部工地生活区,原本以为这个时候柴世财会在宿舍休息了,但记者还是落了个空。柴世财的妻子程丽美告诉记者,柴世财下班后去浴室洗了个澡,洗完澡刚回来,就接到了大桥工地上工友的电话,他马上又赶了过去。“建杭州湾跨海大桥3年多来,我老公晚上接到电话去工地那是家常便饭的事。”程丽美说。
为了柴世财能在工地安心工作,程丽美带着7岁的儿子也在工地生活。而他们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却留在衢州老家由爷爷奶奶带。“我老公一年里只有春节一个假期,一年回家一次,女儿和我们都不亲了,我们想抱抱她或跟她一起睡,她都不肯的。”
虽然都在工地生活,但程丽美告诉记者,她很少能和老公说上话。“他早上6点多就起床了,中午11点30分回来吃个饭,12点就去上班了,一直要到下午5点30分下班。他晚上经常加班,有时还得干个通宵,有时半夜三更回来,为了让他多睡一会,我就不和他说话了。”
“有时我也说他,‘工作再重要,也要为我们的家想一想啊!我们一家上有老、下有小,就靠你一个人挣钱养家糊口,你累倒了可怎么办呀!’他总是说,‘干工作要对得起良心!’”
埋头苦干还要善于创新
大桥Ⅰ合同项目部办公室副主任吴墀忠告诉记者,柴世财刚进省交工集团时还是一位普遍的木工师傅。“他能从一位木工师傅成长为建桥多面手,除了埋头苦干外,非常重要的一点:他有责任心,并善于学习和创新。”
大桥Ⅰ合同项目部承建的是北岸引桥工程,北岸引桥的施工进度直接关系到全桥能否如期贯通。作为调度长的柴世财能科学合理地安排作业工序。“雨天不能浇混凝土,所以及时掌握天气情况才能合理安排工作。我们早上的工作时间是7点30分,可柴世财养成了每天7点到办公室的习惯。他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天气预报,而且至少了解近三天的天气情况,然后才布置当天的工作。”吴墀忠说。
大桥Ⅰ合同项目部工程科科长程毅旌介绍,北岸引桥工程需要承建111个墩身,每个墩身与地面交界处都有一个承台,每个承台下面约有5根长80至90米的桩基,桩基需要先钻孔,钻好孔后放进由钢筋搭建的笼子,然后浇进混凝土。“以前最长的钢筋笼是9米,如果是90米深的桩基,就要在桩基孔里叠上10个钢筋笼。当时,作为桩基工程调度员的柴世财通过细心观察、请教专家并翻阅相关资料后,建议项目部可以把钢筋笼的长度加长到18米,他的建议被采纳。实践证明,18米长的钢筋笼下放时间比9米的缩短了大约3个小时,而且质量全部过关。仅此项建议,柴世财为项目部节省了1500多小时。这为我们公司提前3个月完成合同工期赢得了宝贵时间。”
“大桥有我成长的印记”
昨天下午,经工程部特许,记者驱车来到距北海岸约2公里的桥面上,柴世财正带领50余名工人在做边沿护栏。大桥桥面上无遮拦,长期的风吹日晒,建设者们个个都黑黑的。
“现在能在桥面上施工,比以前的条件好多了。记得建设之初,我们只能站在临时搭建的栈桥上施工,栈桥是由铁板搭建的,夏天,铁板被晒得可以煎熟鸡蛋,我们得两头受热,上面是烈日曝晒,脚下铁板热上来。”柴世财说。
“建大桥每天与钢筋、模板、混凝土打交道,很单调。3年多来,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记者问。
“我16岁初中毕业当了木工,21岁进了省交工集团,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以前在工地都是做木工的,最多当过木工班长。2003年被单位派到杭州湾跨海大桥工地,我干了很多以前没有干过的工作,因为看不懂图纸,我还利用空余时间重新学习,现在图纸会看了,还能上网查找一些资料,感觉收获很大。”柴世财说。
“杭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能够建设这样的大桥,我感到很荣幸。看着大桥一点点建成,我对自己说,‘大桥有我成长的印记!’以后,我孩子可以自豪地跟别人说,我爸爸是杭州湾大桥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