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渐少渔夫心忧
5月底,发生在无锡的饮水危机,着实也把一湖之隔的湖州“吓”了一跳,因为危机的的制造者是太湖沿岸所有城市都必须面对的的“危险分子”——蓝藻。
湖州渔民黄伯的家就在湖州小梅港里。每天凌晨,他都要到太湖里去捕虾,这个习惯已经维持了几十年,太湖的每一点变化他历历在目。黄伯说,记得他年轻那会,太湖上的水可清了,鱼虾也多的是,现在可不一样了,尤其是最近几年,水越来越脏,鱼虾也越来越少。黄伯说,蓝藻其实并不是什么“生客”,这几年,几乎每年夏天,都能在太湖里看到。蓝藻暴发的时候,湖面大片漂着厚厚的漂浮物,空气中四处弥漫着腥臭味。别说水不能喝了,就连虾都少多了,难得捕上来存活的时间也很短。说着,黄伯指着小梅港的水面上细微的绿色漂浮物说:“瞧,这就是蓝藻,不成规模的时候没什么影响,一旦暴发就可怕了,最严重的一次我几个礼拜没出门捕虾。”
随后,记者分别来到湖州内河与太湖接壤的三大港,新塘港、小梅港以及大钱港。令人欣喜的是,这里的水尚算清,没有见到大片的漂浮物体,也闻不到什么异味。看来,这里的太湖水域还未受到蓝藻的直接威胁。
尽管如此,忧患依旧存在。湖州的饮用水主要取自苕溪,苕溪和太湖相通且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太湖水的倒灌状态。而每年8月到10月是蓝藻的大暴发期,太湖沿岸仍需严阵以待。
罗门河上有片“草地”
每天晚饭后,住在绍兴市区望花新村的老孔一家三代五口人,都要去不远处的环城河边散步。老孔说,这个习惯是他们这两年才养成的。前几年,环城河要比现在脏多了,水色暗沉,走在水边会闻到一股难闻的异味,而且河面上常常漂浮着各种水草和垃圾。那个时候,大家走到河边都是捏着鼻子加快脚步。
“现在好是好多了,但是水还不是很干净,水的颜色很深,而且有时候还会看到有垃圾漂在上面。”老孔说,特别是在稽山桥一带,有不少水葫芦在漂。
根据老孔的指点,记者沿着环城南路走到稽山桥附近,道路两边有两处水域,南侧是环城河,北侧是被当地人称作“罗门河”的水域。相比之下,环城河的水要比罗门河干净一些,除了在中兴大桥附近及环城河游船接待中心附近看到有漂浮着的水草外,基本没有看到垃圾和泡沫。但是,马路对面的罗门河就比较糟糕了,水色不仅比环城河水要暗,而且隔一段就能看到一片漂浮着的水葫芦,还有菜叶、包袋装等垃圾,还有一些市民在河边洗衣服、洗拖把。
然而,当记者沿罗门河向北拐入环城东路后,看到的景象更令人吃惊。在洪都苑和建功中学之间一段约60米长的罗门河水面上,开着紫色小花的水葫芦“生机勃勃”,俨然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地。
浙江的水太“肥”了
“浙江水环境整体质量在逐渐好转,但总体而言还是不容乐观的,尤其是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张杭君这样告诉记者。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刚刚完成一个关于钱塘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安全指标的课题。”张杭君说,这个课题是供政府决策参考的。课题调研中他们发现,钱塘江流域受工业污染比较严重,尤其中下游的水质较差。
钱塘江上游的千岛湖、新安江水质不错,但是到了中游,水质污染就比较严重了。张杭君说,一些化工企业、电镀企业的排污给钱塘江中游水质带来不小的危害。工业废水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会造成水体营养盐负荷加重;另一方面,钱塘江流域有许多水源保护区,水中有机污染物在自来水厂对水源水进行氯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卤乙酸类等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
所谓富营养化,是指因工业和生活污染,水体中的氮、磷等指标偏高,影响水体生态环境。也就是说,水变“肥”了。富营养化最直接的两个表现就是蓝藻暴发和水葫芦泛滥。
“水葫芦的危害主要是影响水体本身的健康,但是蓝藻就有可能危及到人体健康。”张杭君说,蓝藻暴发时影响水质,会产生多种“土臭素”的物质,散发出浓重的异味;另一方面,还可能产生藻毒素。
对于水体保护,张杭君认为首先还是要设立水源保护区,控制污水排放,加强面源污染控制。“水体是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如果能切实减少排污,将排放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理想状态下,水质会通过自净作用慢慢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