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重庆在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公司。在重庆获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这一新政策的出台备受关注。
其实,在这一新政出台前,重庆市长寿区麒麟村就已经开始了悄悄的试验。敏感的浙商“嗅”到了商机,据有关人士透露,到今年7月份,在渝的浙商已斥资1亿元组建专门投资公司,要尝鲜“农民土地入股”。
土地流转的闸门已经打开,重庆能否从此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在确保耕地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重庆如何能够既获得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用地,同时又使农民切实分享到土地的收益?这一切还有待于观察。
重庆此番新政并非心血来潮。事实上,在允许农民土地入股的新政出台之前,距重庆市区约100公里的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已经开始了农地入股的试验。
由来:麒麟村迈出最早一步
在麒麟村,入股的农民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农村集体成员,也是公司股东。同时,他们还在公司工作,像城里人一样,领取一份应得的工资收入。
“成立公司,完全是形势逼出来的。”43岁的余安全告诉记者。瘦弱的他好像柑橘园里没有长成的柑橘苗。余安全是宗胜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同时还是麒麟村村委会主任。余安全是麒麟村少有的富户,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余安全就走南闯北,做起了水果批发生意。
1998年,余安全回到村里,先是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试种枇杷。而后逐渐扩大规模,转租了村民的几十亩土地。也就在当年,这个公认的能人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余安全的示范带动了其他村民也开始种果树。
然而,余安全发现,一家独户的种植方式很难形成规模,水果的质量也难以标准化,而变幻莫测的销售市场就更难把握了。石堰镇政府意识到,要想做强做大,就必须改变过去“零敲碎打”式的生产经营模式。
为解决种植的用地问题,“拿土地当股份”的构想开始出现。余安全回忆,2005年8月,镇里的领导找到他,表示愿意提供300亩地让他做土地入股的试验。“当时我压力很大。”余安全说。
当土地入股的构想在村里传开后,这个有着1320户的大村庄再也无法平静下来。看到余安全不仅把自己租来的上百亩地全押上,还拿出了5万元现金,730多户村民对土地入股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表示愿意加入。村民的热情让余安全大感意外。
“土地入股是新鲜事务,搞不好会带来隐患。为了防范风险,我们最终决定在508户的514亩土地上进行试验。”石堰镇党委书记杨通胜表示。
如今,地有了,柑橘苗也有了,今后的销路也不用愁,但树苗从种植到挂果需要5年的周期,这5年的管理养护费用如何来?虽然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愿意提供贷款,但麒麟村的村民不能借款,他们必须注册公司具备法人资格。
通过反复的动员选出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人数,长寿区政府财政承诺贴息,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重庆市工商局最终同意特事特办。2006年3月,重庆宗胜果品有限公司在麒麟村挂牌成立。余安全当选为公司董事长。公司注册资本362.03万元,其中514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评估作价253.42万元,货币资金25万元。货币资金中由麒麟村508户农民和恒河公司共同投入,双方共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