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0日讯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广州分行近日首次以“债务催收公告”的形式将1000多名拖欠助学贷款的违约借款人的个人信息通过网络公布于众。昨天,记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看到这份名单,其中北京分行公布的名单里有17位浙江大学生,共欠款20万元。
大学生欠款高达3700多万元
记者看到的北京分行公布的名单里,欠款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地址、欠款数全部被公开。1000多名大学生欠款本息总计3700多万元,这些人中积欠本息最高的达到3万余元,最低的只有数百元。
这其中也出现了浙江人的名字。长兴县李家巷镇邵家浜村陈某、宁海县岔路镇沙田村娄某等17人总共欠款20万元左右。欠款最多的是来自义乌市的李强(化名),欠23368.01元。
有人把助学贷款当“办厂基金”
昨天下午3点,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李强时,他尚不知道自己被列上“黑名单”。他问记者:“不是可以一次性还的吗?”
李强2006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据他所说,毕业时学校和每一位贷款学生都签了合同,“我们可以在两种还款方式中选择一种,要么按季度还,要么一次性还。当时老师和我们说选择第一种方式是可以转成第二种的,但第二种不能转成第一种,所以我们同学都选了第一种方式。”李强觉得按季度还太麻烦,他打算一次性还。“规定4年之内要还清,我到第4年一次性还就可以了!”至于究竟要还多少钱,他也算不清。
李强说,他读大学时父亲就已经在开水泥厂了,“现在我也在厂里上班。”父亲是厂长又怎么会去申请助学贷款?李强对此的解释是“那是我自己的事,何况当时厂里的经济也有点问题。”为何工作一年以后还不还款?李强说,“其实这点钱浙江人哪会还不起?只是我想反正这里办厂也要贷款,那里助学贷款也是贷款,那边还了这里也要贷,不如到期再还!”
通话间,李强对银行表示十分不满。“我的手机一直没变,他们却从来没有找过我说要按季度还钱!”
此前北京工行曾向媒体表示,学生欠款不还主要有3种情况。有些同学工作不理想,收入低,还不起;有些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这两类都是想还还不上的。还有一种情况,他们认为这笔钱就应该是国家资助他们的,就是不想还了。
助学贷款整体还贷不良
记者随即向我省工行、建行、农行等银行查证。一位银行工作人员透露,他们也面临同样的尴尬境地,助学贷款整体还贷不良。
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导致许多银行不愿发放助学贷款。
“学生不主动上门还款,我们连要钱的地方都找不到。电话打不通,人也不知道在哪里。有几个欠款的打通了,但还是没来还,最终消失无踪。”而在这批欠款的学生中不乏来自我省知名高校的。“很多助学贷款成了呆账、坏账。”
据悉,以前为保证学生还贷,部分高校规定学生只有在还清助学贷款的情况下,才可以领取毕业证书。但这几年省内高校基本不采用这种方式。“现在对学生的还款缺乏制约。”
据悉,目前工行北京分行已向个人诚信系统提交违约记录,只要欠款的学生毕业后有工作,在银行开了工资账户,他的信用信息就会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留下记录,银行很容易就能找到他。而一旦他有了不良信用记录,以后就很难再从银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