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1日讯
(本网记者 叶海)随着经济发展,位于浙江的遂昌县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速公路、进城公路、工业园区、县城改造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征地拆迁等工作的任务全布置在了遂昌县城妙高镇,作为镇长的张勇军对拆迁工作当然责无旁贷。身为征地拆迁组组长的他,用“普通话”向百姓传递着政策,为党和政府代言;又用“遂昌话”与村民交流着感情,细心维护着群众利益,因为他是人民政府镇长。有些人说他做事不留情面,有些人说他雷厉风行,有些人说他近乎“抠门”。都在2007年1月19日,在妙高镇全镇人民代表大会上,这位“争议人物”却毫无争议地再次全票当选为镇人民政府镇长。
一位人大代表的话最具代表性:“不会得罪人的镇长不是真正的好镇长;张勇军做工作勇往直前,一心为民,我们就选他。”
攻坚克难,他有一把神奇的“心灵钥匙”
由于高速公路拆迁标准相对较低等原因,龙丽高速公路遂昌段经过的一个村,9户村民坚决不同意拆迁。县里前后组成四任工作组,花费了1年多时间做工作,依然没有进展。
有人感叹:千难万难,没有征地难。
2004年5月,县里下达攻坚命令,由张勇军任组长,重新抽调人员,限令“五一”前拿下拆迁任务。
当兵的经历,造就了他雷厉风行的性格,时任镇常务副镇长的张勇军带领工作组立马进驻该村。通过细致的走访,了解了村民的想法,张勇军心里有了底数:不能一起攻坚,必须先“击破”一个。然后,他采用“谁先签合同就先给谁挑安置地”的策略。这一招果然灵验,在突破一户后,其他八户争着要签定合同。
正是有一把打开群众心门的“钥匙”,张勇军做起工作来,总能得心应手。
妙高镇二都街拆迁时,有一户农户有4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户头分成了7个。家庭内部为拆迁补偿款分配问题炒得不可开交,一直签不了拆迁协议。
张勇军为其理清了分配方案。在这户村民签订了协议之后,张勇军仍不敢大意,在代其领到补偿款后,按照分配方案,分成多份,将钱一一送到户主手中,事情终于得到圆满解决。“别看他当过兵,五大三粗,遇事可不蛮干,冷静得很。”同事这样评价张勇军。
危难时刻,他有一颗勇往直前的心
在突发事件面前,张勇军总表现得镇定自若。
渡船头村的陈连贵仍难以忘怀。他说:“没有张镇长,我的医药费一分钱也别想拿到。”
2002年底,省里的一个电力扶贫工程落户遂昌,将在渡船头、金岸、二都街三村建立六个塔基。征用土地过程中,一些村民漫天要价,使工程不能施工。张勇军通过做大量工作,三个村最终签订了合同。
就在丽水电力工程队在渡船头村施工时,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造谣”:其他两村都拿到了15万元的补偿款,我们村才几千元。不明真相的群众开始阻挠施工。
施工方也想不通,这是为遂昌人民造福的电力扶贫工程,怎么还有人阻挠?
就在械斗持续升级的千钧一发时刻,张勇军及时赶到了现场。
双方冲突一触即发……
“你们给我住手!”听到吼声,大家都被镇住了。张勇军大声呵斥着施工方经理,当场制止了这场暴力事件。
张勇军总在危难时刻显身手,尽显其军人本色。前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妙高镇发生一起山林火灾,张勇军穿上灭火衣服和工具,立即奔赴火场,一直到晚上7点多才扑灭。
口干舌燥正准备回去的他,又接到了一个消息:另一处山林发生大火。边上的干部劝他先回去休息,我们去就够了。张勇军摆了摆手,并一路小跑:“快,抓紧时间!到另一个火场灭火。”
那天,另一场由于火势凶猛,一直扑到凌晨5点才全部扑灭。
面对百姓,他有侠骨柔肠的爱民之心
爱民,张勇军从不将这两字挂在嘴上。但在一举一动中,处处透着他的侠骨柔肠。
大桥村有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到台风、雨季来临,村委会主任苏聪强总能接到张勇军的电话:“聪强啊,今天晚上就不要休息了,你给我把那个隐患点盯牢。”
而在电话打后的几个小时后,大桥村总会出现几个熟悉的身影。这时,在隐患点观察灾情的苏聪强电筒一照,不用问,肯定是张镇长。原来,张勇军打个一圈电话后,还不放心,又带着镇干部来“查岗”了。在确认无事后,张勇军才肯离开。
张勇军每次都说:“灾害无情。我不把你们盯牢点,万一群众有个闪失,我当镇长的难咎其责呀!”
二都街村村民李某因为领不到自留山的征用款,多次到县里上访,由于种种原因,一年多时间未有结果。
李某找到了镇长张勇军,要求给予解决。张勇军调查后,发现果真如此。他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到其生产队督办此事,帮他拿到了这笔拖欠多年的款项。李某十分感激张镇长,特意买了一条烟送给张镇,被婉言谢绝了。
张勇军说:“为百姓办事是理所当然的事,没必要感谢。”
放眼深山,他有一种殷切深沉的目光
张勇军心中有一面镜子,看什么问题都看得清。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因地制宜。在任常务副镇长的三年时间里,张勇军着手制定农村产业发展思路:城中村、城郊村,发展三产,搞多元经济;城外村,建蔬菜基地、发展有机笋,搞设施栽培,丰富市民“菜篮子”;高山片,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种植高山白茶;最有利的是三川片,可依托工业园区发展三产,输出劳务,搞复合型经济。
而在这当中,张勇军的目光开始关注那些海拔高、立地条件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高山村。
这些村不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在对黄石玄源村、张坪头等高山村进行调研后,张勇军发现这些高山村的海拔、地势非常适合种高山蔬菜。于是,张勇军鼓励村民发展高山四季豆、茶叶和毛竹,并制定扶持政策,鼓励村民发展。
种高山四季豆,村民心里没底,张勇军便带着村民外出“取经”;镇里还免费给村民买种子,并组织将化肥运到村民家门口;从四季豆萌发,移栽,到开花,结荚的每一个农时,张勇军都要和农技人员一起赶到每一个自然村,为村民培训。
四季豆还没成熟,张勇军就从武义等地联系收购老板,和村民签定包销合同;四季豆成熟了,遇山路塌方,他又组织镇里的青年干部去修路。
“那时的精力可真好,每个月至少上高山村两次,每上去一趟要步行3个小时呢。”说起这些事,张勇军有些得意。
通过一年“保姆式”扶持,四季豆成了村民名副其实的“金豆”。村民周年福种了2亩多四季豆,收入达8000元。而就在前一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仅1200元。
“没有镇里的扶持,没有张镇长叫我们种四季豆,如今的日子可没这么滋润。”每次镇里干部上去,或是下山来,周年福都要重复着这样一句话。如今,地处高山的7个村的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仅高山四季豆一项,人均收入达1300多元;毛竹每百斤价格从原来的9元卖到了30元。
此外,镇里还多方筹措资金,为所有高山村公路修通了通村公路。
“等到路面硬化后,高山村民的高山四季豆、毛竹、茶叶等农产品还会增值,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日子就要到来了。”张勇军的目光中充满着殷切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