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和谐之窗 更多 
 人物剪影 更多 
 相关专题  
  社会篇  
    
带着父老乡亲一起奔小康 “新农民”播撒新希望

  我国13亿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农民富了,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说得上富强。

  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三农问题,连续出台取消农业税及附加等各种惠农政策,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三产脱贫致富……在富民政策的引导下,祖祖辈辈从土地里刨饭吃的传统农民,纷纷走上了家庭养殖、种植经济作物等致富的行列。而一些新时代有知识、有追求的新农民,更是以自己掌握的先进农业科技、管理知识,不仅带头摆脱贫困,还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水果卖进大超市

  金华希望果业合作社负责人施广军自称地道的“农民”,却惹眼地剃了个光头。由于过度操劳,才35岁的施广军去年开始大量掉头发,他狠狠心索性剃光了。

  当不成飞行员,当了水果贩

  眼下正是葡萄丰收的季节,施广军每天要将他的金华希望果业合作社的六七个收货点全部跑一遍。这些收货点间的距离,少则十几公里,最远一个在五六十公里外。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在最远的一个收货点——浦江葡萄基地,找到了正在专心指挥工人将新鲜葡萄装箱的施广军。水果丰收的季节,他每天凌晨12点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8点,一天只能睡四个小时。不过他开心地告诉记者:大名鼎鼎的洞源牌源东大白桃等水果,以前经常烂在树上,现在有了合作社,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施广军1991年高中毕业,一心想当飞行员,却没能如愿。眼看着很多同学上了大学,他不甘心一辈子就当个农民。他偶然发现,金华本地产的大白桃质量相当好,但是上门收购的全是外地人。“为什么我们本地人不能做这个生意?”施广军找了7个朋友,合伙从事水果购销,“就是做小贩,后来才成了贩销大户,经政府引导又成立合作社。现在做农民做得很开心。”施广军爽朗地笑着。

  1997年,刚开始当“小贩”的施广军目光却很长远,负责找市场的他决定把产品推向大超市。他忐忑不安地扛着一竹筐源东大白桃,来到上海麦德龙超市投石问路。由于旅途颠簸,竹筐里的桃子样子很难看,超市经理看后一口回绝。施广军剥了一个桃子递给那位经理:“您先尝尝。桃子难看是因为我大老远背来颠的。”经理吃了一个桃子,惊讶地发现味道还真不错。

  施广军趁热打铁,跟经理谈白桃进超市的问题。经理表示,进超市的水果要求很严格,施广军咬咬牙全答应下来,回到金华立即要求每个社员采摘时将桃子分级分类,确保送往超市的桃子大小均匀。同时,他派社员外出学习包装设计,制作桃子的包装箱。

  就这样,源东大白桃进了麦德龙,又逐渐得到其他大超市的认可。如今在上海的家乐福、沃尔玛、乐购、联华,杭州的世纪联华等200余家超市商场,都可以买到希望果业合作社产的水果。

  开开心心做农民

  施广军说:“一到水果滞销的时候,合作社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去年,源东乡橘子大丰收,最低才卖0.4元/公斤。施广军联系了上海各大超市,请求橘子上柜销售。由于合作关系融洽,上海各大超市都同意了。合作社立即以1.5元/公斤的价格向农户收购了1200多吨橘子。“没想到合作社雪中送炭,收购价比市场价还高很多,使我至少增收6000多元。”山下施村种橘大户施兴余去年卖给合作社20吨橘子。

  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106户,分布在源东乡各村。2006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1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3000多户,帮助农民实现增收200多万元。洞源牌源东白桃先后在省市各类展会中荣获金奖,并被评为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希望果业合作社还被授予金华市劳模集体。

  “刚开始做生意肯定是为了赚钱,但现在我真的热爱这个事业。我要继续向果农传送管理经验,把好的水果品种推荐给他们,果农遇到技术困难的时候帮他们找农业科技部门,给他们做培训……做这些事的时候,我觉得很开心。”施广军真诚地说。

  雪里蕻走上流水线

  早上5点,天刚蒙蒙亮,蔡小珍就来到了新厂区,在工厂里逛一圈。望着眼前这一切,她常常紧张而又兴奋,“从来没想到我能做到这样的规模”。

  从农家妇女到工厂老板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创业是艰难的,而对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来说,创业是难上加难。作为浙江蔡小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老总,早上7点,蔡小珍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从单一的雪菜加工到现在的瓶菜、小萝卜等10多个系列的产品,自己动手肯定是来不及了,“我主要管理新产品的研发和产品质量。”蔡小珍说。

  别看蔡小珍没什么学历,穿着也超朴素,在当地名声可不小。当初蔡小珍供应当地几家酒店雪菜,每年纯利润也有五六万元,还有空余时间忙忙农活,养养猪,生活过得也不错。

  说起为什么要办企业,蔡小珍说是因为看到当地农民辛辛苦苦种的雪里蕻卖不了几分钱,而且因为没有保鲜技术,常常只能看着它白白烂掉。

  “当初因为办厂的事,丈夫还跟我闹呢。”但是蔡小珍坚持了下来。花1万元从省农科院食品研究所买回雪菜加工配方,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尝试,但是事情远比她想象的困难得多。

  第一次做出的真空包装雪菜,口感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根本不能吃,酸得不行,我就自己摸索配料,整整一年才成功。”

  那段时间闹过、哭过,也曾犹豫过,但当尝到自己配制的鲜美雪菜时,一切兴奋瞬间掩盖了所有的辛苦。

  手把手传授腌菜技术

  技术过关了,蔡小珍办起了第一家腌菜加工厂。2001年在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蔡小珍捧回了优质农产品银奖。随着产量的增长,她鼓励农民们多种植雪里蕻,用保护价去收购。

  “原来几分钱都卖不掉的雪里蕻,现在每斤保护价是一毛五,让农民们把原先空着的田地重新利用起来,这样也能共同富裕,现在已经有6000多亩种植基地了。”

  除此之外,蔡小珍还免费为种植户们提供种子,并聘请专家到基地,举办种植和培育管理技术培训班,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蔡小珍还把自己辛苦摸索出来的腌制配方,手把手地教给了其他人。

  如今蔡小珍的企业已经搬进了去年新建的厂房,占地25亩,固定资产超过了1000万元,产品也由开办初期单一的雪菜加工发展到现在瓶菜、小萝卜等10多个系列。“明显感觉力不从心了,压力很大。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发展脚步。”蔡小珍说,“我在新厂区新养了十几头小猪,用来缓减一下压力。”

“农村妇女也能创业,这是我的骄傲,心里也觉得很值得。”蔡小珍的声音里充满自豪。
 [1] [2] 下一页
相关稿件  
·"浙江儿女的创新创业之歌" :在高空"穿针引线"
·赵洪祝强调推进创新创业 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
·商场打拼也需“亮剑”精神 复退军人创业纪实
·“浙江儿女的创新创业之歌”:王健,你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