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5日讯
参加医保,由医保基金负责报销看病配药,这是市民享受的社会保障之一。医保基金,也是身患重症的病人和他们家庭的“救命钱”。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不自觉的人,不自觉的机构,千方百计想要占点这些“救命钱”的便宜。
案例一社区医院卖了42万元滋补品
一年多时间里,杭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然不务正业“卖”起了滋补品、生活用品。自从“改行”之后,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意兴隆,“营业收入”高达42万元。最令人气愤的是,该中心通过种种违规手段,套取了医保基金,把这42万元当做医药开支给“报销”了。
东窗事发后,该中心有关负责人受到了严厉的行政处罚,违规支付的医保基金被追回。
案例二骗取医保基金29万元
“我母亲生了癌症,她是农村的,没有医保,能不能借你的病历给我母亲配点药?”在杭州某抗癌协会里,工作人员吴某经常这样向熟悉他的癌症患者开口。
根据检察院指控,通过这种可怜巴巴的伪装,他先后骗来了18位癌症患者的病历本和医保卡,3年里在杭州各大知名医院配出38.5万余元的治疗肿瘤药品,导致医保基金损失29.5万余元。
目前,涉嫌诈骗罪的吴某已经被批捕,等待他的,将是漫漫的铁窗生涯。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据杭州市医保中心介绍,截至2007年6月底,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区)医保参保人数为142.74万人,参保单位数达3.36万家,随着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人群的不断扩大和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增多,监管工作量越来越大,医疗保险面临的欺诈与反欺诈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今,许多动了歪脑筋的人,“胃口”越来越大,违规金额动辄达到数十万元。同时,违规情况已从原先的单一行为转为群体性普遍违规行为。违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从原先的“搭车开药”、“大处方”、“大检查”已演变为大肆串换药品、生活用品、滋补品,甚至伪造医疗文书资料直接套取医保基金。
而违规费用主要集中在门诊医疗方面,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部和定点零售药店等小型机构为主。
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想占医保基金便宜的人,最终免不了伸手必被捉的命运。目前,杭州市医保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已逐步规范,社会监督网络逐渐形成。尤其是活跃在社会各阶层,总人数多达229名的医保义务监督员队伍,更是成为了杭州市监管医保违规现象的“火眼金睛”。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杭州市医保中心稽查部受理举报42起,网上稽查4.8万余人次,外出稽查42次,约谈91人,改变结算方式30余人,共追回违规支付的医疗费115.82万元。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还取消了定点医疗机构资格1家,定点药店资格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