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31日讯
他们,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
他们的学生,分布在千岛湖库区的各个小岛上。
他们选择了特殊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家庭。
而这或许将是他们最后一次出航——
千岛湖上,教书先生当“船长”
七月正午的阳光,在千岛湖面上反射出刺眼的白光。湖面平静如镜,空气里没有一丝风。地表超过40℃的高温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我戴上墨镜,看了看日头,问:“这就出发了么?”“要去好几个村呢,都走水路,来回要好半天的。”余老师说。
淳安梓桐镇练溪码头,说是码头,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停靠站,供上下客而已,三四艘略显破旧的小船支撑着场面。50多岁的余的福老师解开缆绳,招呼我们上船。
于是,我们踏上了这条摇摇晃晃的,看起来有些陈旧的小船,跟着淳安县梓桐镇外桐中心完小校长胡国斌和余的福老师去做暑期家访,看望那些居住在千岛湖库区深处的孩子们。也许,这将是他们最后的一次出航,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千岛湖上的练溪大桥通车后,他们就再也不用摇着船去家访了。
别看余老师年已五十、满头白发,举手投足间的利索劲可丝毫不让小青年。一踏上甲板,我们脚下顿时失了章法,身子左右摇晃,好似一路“醉拳”。“没关系,坐会儿就习惯了。大家坐两边,平衡一下就没事了。”余老师指挥着我们坐上小船,然后一点桨,小船驶离岸边十多米,“开船喽……”余老师猛一拉船尾柴油机引擎,开着小船向库区深处驶去。
湖边的人们,船就是脚
千岛湖库区面积500多平方公里,有着1078个岛屿,水路是库区村民惟一的交通渠道。
梓桐镇外桐完小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库区,于是,家访这样一件老师的日常工作便变得有些棘手。他们没法像库区外的老师那样,可以一抬脚便到学生家里了解情况、与家长沟通。多年来,家访通常都需要老师们共同相商,挑个日子乘小船集体出行。
“只有我们学校的老师要自己摇着小船去家访。”胡校长说:“虽然千岛湖大桥造好了,去镇上(千岛湖镇,淳安县府所在地)可以搭车了,但是到库区的各个村,还是要坐船。”
站在船尾的余老师,这会儿一点也不像教书先生,他穿着拖鞋、卷着袖口,熟练地掌控着小船方向杆,两眼炯炯有神地望着远方,脸晒得黝黑,一个船老大的形象。
从小生长在库区的余的福,是完小老师们中最熟识水性的,他对各类机动船和手摇船可谓驾轻就熟。所以每回老师们去家访,他总是扮演船长的角色。
“以前还是手摇木船,我得划上一两个小时的桨才能到第一个村子。”余老师说,“一般下午4点放学后出发,走访几个村子,回到家都得半夜了。现在都是机动船了,比以前可方便不少。”
村里的人,老师个个都认识
半小时后,远处岛上一个村庄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库区最大的一个村——坑村到了。
停好船只,老师们径直来到一年级学生丁晶晶家里。丁家正堂的墙上贴着许多奖状,从学前班开始的“优秀艺术分子”到小学的“三好学生”,看得出,9岁的丁晶晶有着超出同龄孩子的成熟和聪明。看见老师来家访,丁晶晶开心地不停招呼着,搬出西瓜、冷饮要让老师解暑。
暑假作业做得怎样、有没有贪玩、看书了吗,老师向丁晶晶的奶奶和妈妈询问着,了解着放假后这大半个月里孩子的表现。
“这个孩子成绩很好,班里第一名,很有培养前途。”余老师告诉我们。老师的赞许鼓励了丁晶晶,她面对着城里来的记者,毫不胆怯地补充着老师的话:“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去杭州、去城里读大学,这样我爸爸妈妈就不会太累了。现在我爸爸正在外面给我赚学费呢。”
余的福曾在坑村小学教了4年书,认识这儿的每一户村民,每一个孩子,人们尊敬地把他当作全村人的老师。路上,坐在树阴里乘着凉聊着天的人们纷纷站了起来,热情地对余老师打着招呼:“余老师,你又来啦?坐坐。”“不坐了。小方在家么?”余老师一路打着招呼,一路迈进了六年级学生方向正的家。小方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一人操持着家务,种田、养蚕,维持生计。
黄泥墙构成的家虽小但很干净。母亲看见老师来了,一路小跑着去邻居家把正在玩耍的小方叫了回来。被形容为调皮而聪明的小方害羞地站在门边,接受着老师们的询问。小方的母亲则一迭声地招呼老师们吃西瓜,她说她没有能力教好孩子,他的前途全靠老师们的指点和关心了。
“家访对于我们这儿的孩子来说,是很必要的。”胡校长
说,“库区有许多留守家庭,家长都出门打工了,没法多管教孩子,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更多地全面了解孩子。”
胡校长告诉记者,家访一趟,往往能看到很多在学校里老师了解不到的情况,能看清一个孩子全面的品质,而不仅仅是成绩的好坏。学生小汪的表现不是很好,常常因冲动犯错,老师对他的印象不太好。有一次家访,班主任余跃希望从家长那里多了解些情况。结果一到家,小汪的奶奶拄着拐杖出来说:“孩子帮我提水去了,马上就回来。”小汪提着水进屋了,奶奶一边给孩子擦汗,一边说小汪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春节过后,我的腿脚开始犯病,行动不便。他的父母在外打工,只有小汪照顾我。这孩子以前是每个月都要去父母那边的,但这三个月来,他从来没有离开过我。”老人的话在余跃的心头掀起了一阵波澜,他对小汪的印象也从此改变了。
在学校里,六年级孩子陈婧曾告诉我们,老师们家访可勤了,差不多半个学期就会到库区学生的家里走一趟。
美丽风景里的家访没有诗意
回程是轻松的。晚霞掠过湖面,带来丝丝轻风。回程途中,余老师绕到湖面上一处鱼塘船边,大声吆喝着。紧接着,两个养鱼人便登上了船。这里从事水面上活计的人们,也都认识余老师和他的家访团队,经常会要求搭个顺风船。“船老大”老师的名气看来真不小。
对于库区外的很多人来说,摇着小船去家访似乎是件很有诗意的事——悠悠地开着小船荡漾在青山绿水间,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但是在这样的随意中,也不时有惊险的事情发生。
那是2003年的一次家访,小船到了蜜溪坞,“船长”关掉发动机,准备趁着惯性靠岸。由于天黑,船搁浅了。“船长”用长篙撑入河底使劲推,孰料竹篙突然断了。还好余的福有经验,撑住断掉的大半根竹篙继续用力,船慢吞吞地挪动起来,总算虚惊一场。祸不单行,家访结束,小船在返程途中开到一半,发动机又出了问题,忽然熄火再也打不着。
难道得在湖上露宿了?教师们焦急万分。余的福拨通了船主人的电话,在主人指挥下,慢慢摸索,换了机器里的冷却水,又拨动风门。“内风门关着!”这时有人大喊一声,终于找到症结了。整条小船上的人顿时欢呼起来。直到半夜,老师们才回到家。
“摇着小船去家访是我们这儿没有办法的办法啊,这样家访一趟下来,得花去大半天的时间,通常下午4点出发,到半夜才能回家。谁不希望工作得更轻松些呢。”说起这其中的辛苦,胡校长不禁感叹。在老师们看来,这是个谈不上有什么诗意的地方,夏天,上面日头烈下面水汽蒸,一趟船坐下来,个个汗流浃背;冬天,湖面寒风吹刺骨,坐在船上缩成一团。
听说,练溪大桥就快造好了,它会取代水路成为库区村民往来交通的纽带,“驾着小船去家访”也将成为外桐完小老师们教学生涯中的绝唱。